【新春走基层】村晚上的“文化范儿”
锣鼓震天辞旧岁,歌声纳福迎新春。 1月30日下午,来安县水口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礼堂里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的节日”迎春文艺汇演正在热闹举办。
春节临近,偌大的礼堂里坐满归来的乡亲,不少村民甚至站在走廊里、过道上。铿锵振奋的锣鼓《庆丰收》,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水西村选送的舞蹈《说唱中国红》,一群穿着夺目红色衣服的小朋友舞动红灯笼,渲染着浓浓的年味;高隍村选送的歌曲《青藏高原》飙起嘹亮的高音,引来一阵热烈的叫好声;“爱护环境靠大家,垃圾分类作用大”,武集小学的孩子用快板的形式表演小品《环保小卫士》,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县非遗中心“白曲”传承人表演的一段《巧戏白牡丹》,展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黄梅戏、莲枪舞、武术等节目依次上演,台下村民送上阵阵掌声的同时,纷纷寻找好角度拍照、录像,分享给亲朋好友。
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知名的演员,没有精致的妆容,淘气的小娃还不时爬上舞台捣蛋,质朴的乡亲们硬是撑起了2个小时的村晚。水口镇文化站站长甄建义说:“这是我们水口镇第二届乡村晚会,各村的文艺骨干报名非常踊跃,大家都渴望一个展示文艺风采的平台。为控制时长,我们不得不忍痛舍弃好几个节目。 ”
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将推出2000多场乡村春晚,为基层群众欢度春节营造喜庆氛围。打造如此数量的村晚,怎么保证质量?
“村民自办晚会不得不面对设备缺少、专业不足等方面的短板,只有切实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的指导、帮扶作用,才能让村晚留住百姓的人、进入百姓的心。 ”来安县文化馆馆长刘童艳亲自上阵,担任此次晚会的主持人。他介绍说,去年底,该县以县文化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全面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实现区域内文化资源联动共享。 “春节期间各乡镇村晚全覆盖,县文化馆都会给予指导支持。拿水口镇村晚来说,县文化馆不仅提供音响设备,还从县非遗中心调来“白曲”传承人助阵,更对晚会主持词尤其是语言类节目进行把关。 ”
“镇文化站为我们提供演出服装和锣鼓,县文化馆为我们提供常态化培训指导,我们节目的质量越来越高! ”年届古稀的水口镇居民张翘是县级非遗项目“丰收锣鼓亭灯”传承人,他欣喜地说,“我们的锣鼓队不仅要在村晚上演,今后更要努力登上更高平台的晚会。 ”(记者 张理想)
[ 编辑:姜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