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会:新常态下新思路 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

26.01.2015  19:36

1月25日下午,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稻香楼宾馆举行工商联、科技、经济、农业界别的联组会议。委员们围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工商联、科技、经济、农业界别联组会议

银行 不应“晴天送伞、雨天收伞”

面对经济新常态,工商联界别的委员徐华提出企业应主动练好内功、适应市场、适应新常态。但同时,她也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摆了出来。“目前这些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依然是融资难。在我接触的企业中,大数企业经营者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如何发展和加强管理上,而是疲惫奔波在各家银行、担保公司之间,协调贷款和融资。而只要是银行评估中认定是政策不鼓励发展的行业,银行就开始实行收贷、惜贷和抽贷等措施,这就造成很多优秀企业原本因行业发展遇到阶段性困难的同时,还要面临银行抽贷的困局,可谓苦不堪言。”

徐华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帮助支持民营骨干企业积极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协调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相关单位深入企业一线,给予具体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打造健康的资本市场。“一个健康是资本市场既有利于分散融资过度集中于银行信贷的风险,也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徐华说。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经济界别委员周建春也认为亟待政府高度重视、切实解决。他提出,在金融改革方面,应更多将改革重心放在县域、农村和小微企业这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同时加快建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工业企业生存环境还有恶化的可能

“就实体经济而言,工业企业的生存环境并未显著改观,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发展困难重重,甚至还有恶化的可能性。此外,部分行业仍然产能过剩、政府投资存在放缓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我们面对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且情况可能变得更加困难。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并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将是新常态。”科技界别委员洪石笙提出,我省企业应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政策机遇,扩张业务区域,与相关企业共同打造新的国际供应链条,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常态下,逆势而上,加快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新的市场增长点。

他提议建设沿江、省内、省际物流通道和转运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弥补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横向差距。“政府还应加大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走出国门。”洪石笙表示。

电商不能“一哄而上”

“随着电商的进入,第三产业目前遇到了重大的冲击。市场饱和,房产低迷,一整条街实体店集体关门倒闭的现象众多……”工商联界别委员周夏耘认为,电商“一哄而上”会形成新的产业浪费。他以 汽车 服务业举例说,新车、二手车、汽车用品、汽车维修等相关产业都在电商涌入下受到了相应的冲击。

周夏耘建议分行业、分类搭建电商平台,统一规划,并支持一些行业内有实力的领军企业搭建,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服务。在平台搭建的资金方面,他希望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风险基金支持,并给予奖励、补助支持等。此外,周夏耘还提出,目前,在江苏、浙江、上海及全国大部分城市,进口汽车已经可以上牌,但在我省却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资金外流。他建议规范放开对平行进口汽车的上牌入户手续。“一方面,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机遇,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消费者购买进口车。”

保护农田自然生态掠夺式经营要不得

农业界别的委员马传喜提出,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以前的做法往往不注意保护自然地貌,令熟土变生土,生产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土地一律推平整治,修河道、建沟渠也是简单一律取直,这些都是不尊重自然规律的做法。还有一些农户盲目追求超高产,不惜大把使用化肥农药和杀虫剂,破坏了生物碱的平衡,反而出现了难治的病,难防的虫,难除的草。”马传喜认为,对土壤掠夺式的经营要不得。为此他在会上建议强化保护农田自然生态的理念,提升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的水平。“水利建设、农田整治要注意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尽可能不破坏熟土层。农田周边、沟渠治理应适当栽植培育灌木、草丛,以净化水土,降低污染。此外,还应将种地、养地相结合,增施有机肥,推进秸秆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鼓励使用生物防治手段。”

郑中明委员也提出,在黄山,传统的伐林种茶使得保护茶叶的天然阔叶林面积减少,改变了茶叶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大面积的纯茶园反而容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增多。另外,传统的种植方式每年进行锄耕、松土、除草,引起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他建议探索开展林下茶叶栽培,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打造林果、林菌、林茶、林菜、林禽等多种经营模式的森林 旅游 产业,“建议省里在茶产业、旅游业规划中,进行茶叶生态旅游试点。”(记者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