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经济“新常态”下如何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8.04.2015  16:16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常态”一词,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铁腕反腐,拿下周老虎徐老虎,刑可上常委,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政治“新常态”,要求“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一项主要制度安排,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守规、守法、尽责”。面对经济政治新常态,如何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从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化审计内容

(一)坚持依法审计。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审计机关必须依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规章的授权和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用政策、法规这把尺子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对一些合情、合理而不合规或因政策缺陷造成的违纪违规问题,既要按照规定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进行处理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又要找出政策、制度方面的缺陷,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建议,促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做好审计调查。针对具体的审计调查结果,编制恰当的审计实施方案,突出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与人员分工。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搜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记录和工作底稿,促使审计目标得以实现。

(三)力推审计公开。2015政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审计机关不仅要坚持审计结果公开,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前,也要注重审计事项的公开。不仅可以利用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网、本地论坛等传统网络媒体进行公开,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公开内容包括每个项目的审计内容、审计组成员、举报方式等,从而扩大审计的影响力,获取更大的关注度,并可以做到对被审计单位与审计组的双向监督。

  (四)严格审计程序。严格遵守《安徽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审计流程,不断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的关注,把好审计程序关,避免因简化审计程序或内容造成的审计结果与事实出现偏差。

  (五)加强协调沟通。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注重宣传,加强与被审计单位和纪检、监察、人事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促使领导干部明确经济职责,主动配合审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处理两个报告时,充分征求、合理采纳相关部门意见,努力争取多部门支持和良性联动。

(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式,规范工作程序。健全完善审计项目复核管理、审计工作操作规范等制度,进一步细化方案编制、结果报告等方面的要求,加大项目质量控制的力度,组织开展审计回访等活动,提高审计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二、客观公正地做好审计评价

按照“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的原则,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重大经济决策执行等情况进行评价,做到不脱离审计内容,不超越审计权限,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做到两个报告通俗易懂,有关部门看得懂、用得上。

三、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

尝试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和运用绩效审计、逐步实现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是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通过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促进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总之,作为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我们应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常态”下,怀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十二五”的顺利收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