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兵刘俊忆抗日峥嵘岁月

13.08.2015  18:41

  1927年5月,刘俊出生在安徽嘉山一个普通人家中,16岁那年就加入了新四军盱嘉支队,后改编为二师独立团。1944年5月入党,1945年在连部当通讯员,曾在嘉山县张八岭与日军作战,在盱眙县与日伪军多次作战。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就是1944年,他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拎着大刀夜闯日军军营,砍杀日寇的壮举。

  拿起武器保卫国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0岁的刘俊此时还是一个放牛娃,整天遭受着地主的迫害,吃不饱,穿不暖。冬天的时候,没有地方放牛了,只能去挨冻乞讨。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熬了好几年,刘俊再也忍受不了了,心想,还不如去杀鬼子呢,起码能填饱肚子。于是,1943年,16岁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参加了当地的新四军盱嘉支队,同鬼子打起了游击战。

  部队的生活虽然可以有口饭吃,但那都是在刀口上舔血,随时是要为国家献身的,刘老回忆说:“那时候我们就是在跟鬼子打游击战,从来不会在一个地方呆一天,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天最少都是要走上好几十里地。有时候晚上刚想睡觉,又必须要跑起来了。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抡起大刀夜袭敌营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尾声阶段,日寇也开始了最后的抵抗。此时的刘俊已经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为一个班的班长。与此同时,他也经历了多次的战役,而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那次夜袭。

  老人兴奋地告诉记者,那天晚上,他们突然接到排长的命令,要去对鬼子进行一次偷袭。“夜深后,四周一片寂静,我带着班上的七八名战士,跟着排长在小路上不断穿梭。在即将到达鬼子营地时,我们停了下来,观察了一番。在确认可以行动之后,偷偷摸进了鬼子的营房,抡起大刀就砍。在鬼子全部惊醒后,我们迅速撤出营房,把身上的手榴弹拉开引线,全部扔了进去。”

  说到这里,老人一拍桌子:“当时,本来平静的夜晚,顿时火光四起,灯火通明,真是大快人心!”当天晚上的夜袭,刘老已经不记得杀了多少鬼子,只知道可以在不损伤战友的前提下,痛击鬼子,非常痛快。

   犹记炮楼围困鬼子

  在老人的战斗生涯中,有一场战斗记忆最为深刻。1944年左右,刘俊老人所在部队奉命转移到嘉山县太平集,“上面调我们去围困一个日军的炮楼。”老人抬起一只手比画道,“上级命令我们控制住这个炮楼,不让里面的日军出来。”

  当时,这座炮楼里藏匿了一个排左右的日本兵,“里面大概有十几个日本兵,里面也没有吃的,也没有水,我们困了他们有四五天。”为了有效控制炮楼,刘俊所在的部队在炮楼外二十四小时围守,一旦有日军冒头,就是一顿猛打。

  “时间一长就有日本兵想偷偷溜出来挑水,我们就立马开枪射击,当时打得很激烈,溜出来挑水的这个日本兵当场被打死了。”老人回忆,在那四五天中,被围困在炮楼里面的日本兵不止一次想趁机突围:“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控制住炮楼里的日本兵,他们想出来我们就打。出来的一个挑水的被打死了,炮楼里伤亡就不知道了。”

   军功章见证老兵峥嵘岁月

  在刘俊老人的家中,仍保存着老人所获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军功章及在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所获的军功章。刘老的小儿子从柜子中翻出当年父亲参军时的照片和勋章:“本来还有很多军功章,都搬家搬丢了,这些还是我帮他放起来的。”

  刘俊十六岁当兵,几十年来辗转祖国南北,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孟良崮战役中,刘俊老人的左手食指被炮弹炸断,“在打涟水的时候,我们在阵地上守了七天七夜!”老人谈起往事非常激动。后来,刘俊老人随部队转移到豫西军区,后又因部队调动回到了安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老人负责将新兵送往前线:“抗美援朝的时候我是送新兵的,把他们送过到朝鲜战场上。”

  1952年,刘俊转业回到地方,在巢县水产公司上班,1961年工作调动,到合肥土产公司做仓库主任。1979年,刘老从合肥土产公司离休。刘老的小儿子说,父亲并不经常和儿女谈起战争时的往事,但父亲说的往事他总记在心里:“他不会主动跟我们说,每次我问他才告诉我,他说的这些事我都记着呢!”

  如今,88岁的刘老身体依然很好,没事的时候就看看自己房间里的照片、军功章,独自回忆一下曾经的峥嵘岁月,仍然是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