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铜陵市通过环天井湖建设,城市越来越美。天井湖公园水清树绿,成为该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本报通讯员 过仕宁 摄
“现在,湖区已没有一处网箱养殖点,所有网箔已全部拆除。 ”近日,站在巢湖西北岸、派河大桥附近,巢湖管理局渔政管理总站副站长郭伟向记者介绍说。
冬日湖水边,凉风阵阵,但放眼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而在过去,近岸1100亩的水面上,养鱼网箱密布。 “巢湖沿湖此前共分布网箱养殖点14处,面积约7000亩,网箱约5700个。而网箱养鱼投喂饵料,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环境。 ”郭伟说,源头整治污染,巢湖管理局近年来逐步整治取缔网箱养殖点,截至去年10月6日,巢湖湖区所有网箔设施已全部拆除。为防止反弹,巢湖管理局加大渔政执法频率,每月巡查不少于20次,在湖区建立全覆盖式网络监管平台,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箱养鱼行为。
拥大湖入怀,合肥是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节点”城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我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整改突出环境问题,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
“安徽是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省发改委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强化生态优先战略政策保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统筹水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深化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领域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长江岸线资源有序开发和保护、推动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六大方面重点任务。
去年以来,我省突出抓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压实水质改善责任,省市县层层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相关部门加强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对化工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加强船舶码头污染防治,推进全省船型标准化,“十三五”以来,全省已拆改完工老旧运输船舶1400余艘,1800余艘船舶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或接收设备改造。
2017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积极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沿江化工污染专项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长江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相继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中,我省组织力量重点检查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现状,找准存在问题。长江沿线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专项检查中,我省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水资源管理,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对照检查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督促整改,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推进规范提升、生态复绿等工作,严防死灰复燃。
在加强水资源保护方面,我省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将“十三五”时期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分解到县;全面推进落实河长制,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大部分县乡还将河长制延伸到村。
为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我省编制了《安徽省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在国家划定的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等四大功能分区基础上,我省结合长江岸线资源禀赋、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将长江岸线按使用功能进一步细分为生态保护区、水工程区、农业生产区、旅游开发区、跨江设施区、城市建设区、工业布局区、港口设施区等八类。 “通过岸线使用功能细化及规划主导用途导向,进一步强化长江岸线功能管理及用途管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省发改委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我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在整治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岸线、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进展。
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受航运采砂、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影响,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福祉的生态屏障带。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振聋发聩,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体现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共抓大保护,各相关地方就必须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不搞大开发,各相关地方要积极探索创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等,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那种浩瀚空阔、自然壮美的场景永存。
原标题: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夏胜为 郑莉 编辑:陆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