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新亮点·淮南篇】在创新的集聚和裂变中实现崛起
传统的能源之城淮南,在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中,将创新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创建安徽省创新型城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让科技的脊梁、创新的热血融入发展的血液,在创新的集聚和裂变过程中,打造品质之城。
瞄准目标 加快创新的脚步
2015年6月,淮南市被批准为全省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首批六个城市之一。
《“创业淮南”行动计划(2015—2017年)》、《创建安徽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意见》、《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意见》……一个个政策的出台,一份份文件的下发,淮南市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构建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激发各类群体创业创新热情,推动实现以创业促创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
随着《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园区建设全面推进;省级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去筹重组;中移动数据中心、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淮南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推进,为淮南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铆足了后劲。
淮南市充分发挥区位、人才、科研、产业和环境等优势,加强高端科技人才、重大科技项目的引进与合作,实现与产业优势的有机集成。如今,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中科院淮南大气研究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八研究所等高校和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起淮南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确立路径 扬起转型的风帆
2015年,淮南“江淮云”产业平台成功跻身“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行列。平台运行单位通过为大学生等创业人员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现代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政务代理、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和管理咨询等各类创业服务,带动万名大学生在平台就业创业。
按照创建安徽省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淮南市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以“1235”发展战略为统领,围绕市“235”产业发展路径,用高新技术提升和稳定发展以煤电为主导的千亿元传统产业,做精做优煤电产业链;把新型煤化工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特色产业,力争在十三五末打造成千亿元产业。
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导向,淮南市着力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医药为重点的生物产业,以煤机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光伏太阳能、洁净煤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新型煤化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培育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长跑继续,创新动力继续,对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继续。通过5年的努力,淮南市将建成创新创造全面推进、创新效应加速显现、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文化高度自觉的创新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到2020年确保实现1200亿元,向1500亿元冲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3家,技术创新能力居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0家,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创客激情 描绘双创的风景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全国“两会”上,“创客”一词让人们“耳目一新”。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创客”一举闯入政府工作报告,足以体现这个群体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5年以来,淮南不断推进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7月,由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淮南市80后“地图君”朱宝童、90后“理科男”梁亚入选安徽站双创之星候选人。
2015年8月,淮南市举办首届江淮云“大数据暨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主题沙龙,旨在促进青年之间的互相交流,凝聚青年力量,激发提升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共同推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淮南发展壮大。
2015年11月,淮南82岁“创客”宫万东与淮南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将他的发明专利——穿销式混凝土轨枕转化为生产力。而他在退休之后,依然致力于科技研发,先后获得6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的故事已在淮南广为流传,他也始终坚信:“创新,不分老少;创业,没有早晚!”
截止目前,淮南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5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5家;安徽山河药辅在创业板成功上市、8家科技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挂牌;全市已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42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64个、市级71个;拥有省级备案院士工作站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脚步里,淮南市众多“创客”以满腔激情,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他们始终坚信:我是一名“创客”,我有我的中国梦!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