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唱响“安徽故事”文化“走出去”好戏连台

19.09.2016  19:34

  演艺精品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省第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演艺强”作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重要抓手,持续打造十大演艺品牌和十大影视品牌。黄梅戏《小乔初嫁》、话剧《徽商传奇》、电视纪录片《大黄山》……一部部精品力作如一张张“文化名片”,诉说着江淮大地的独特魅力,有力提升了安徽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

   创新艺术作品生产管理机制,持续打造全国一流文艺品牌

  ——8部徽派精品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三位

  “一个省一次带7台大戏赴京展演,不简单。 ”“徽派大戏,好听!好看! ”……在纪念“徽班进京”225周年之际,演艺皖军携7台新创精品大戏晋京展演,赢得首都各界一片喝彩。

  “安徽戏迷有福啊。”看到第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活动节目表,文化部一位同志感叹道。 “大戏小戏看过瘾”板块中,在省市各大剧院上演的精品大戏有21台,参加第七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的黄梅戏有24台,其中,大部分剧目为新创作品。

  新戏大戏好戏频出,源于我省实施的演艺品牌工程。 2013年以来,我省以全国一流为定位,以特色鲜明、经久不衰、影响广泛为目标,每年重点培育十大演艺品牌和十大影视品牌。一流品牌,意味着时代特征和徽派元素相融合,意味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意味着市场和专家都认可、票房和评奖双丰收。

  “五个一工程”是引领我国文艺创作的导向工程、示范工程。在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黄梅戏《小乔初嫁》、话剧《徽商传奇》、电视纪录片《大黄山》等8部徽派精品入围,我省获奖数量与北京、广东等省市并列第三位。

  黄梅戏《风雨丽人行》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徽剧《惊魂记》和黄梅戏《半个月亮》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近年来,我省共获得全国性文艺奖项837项。艺术贵在创新,艺术作品生产管理机制同样贵在创新。省委宣传部按照“动态管理、滚动开发、梯次推进、持续打造”的思路,创新精品生产资金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有力调动了各地各艺术单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针对原创能力不足和优秀剧本匮乏这一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启动实施文学原创工程,建立重大文学创作题材库,每年筛选一批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影视和戏剧文学剧本进行重点扶持;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诚邀省内外大家名家加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创作,使徽派大戏内涵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多样……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推出了作品,而且培育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形成了以精品创作汇聚人才、靠优秀人才打造精品力作的良性循环。

  在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上,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凭借在黄梅戏《徽州往事》中的传神演绎喜摘“二度梅”,国家一级演员何云凭借在黄梅戏《小乔初嫁》中的精彩演绎,当仁不让采撷“梅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