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01.03.2015 13:44
本文来源: 政府
2015年2月28日,注定会成为一个被载入合肥发展史册的日子。当天,中央文明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合肥市成功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20年创建之路,梦圆今朝;770万合肥人民,夙愿成真。
20年矢志不渝,20年初心不改。1995年以来,合肥始终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目标追求,文明创建工作从“治垃圾”起步,狠抓“三个起来”(动员全市上下把垃圾装起来、把马路让出来、把门前包起来)开始,创建之路从未停歇。回顾和总结这20年艰辛创建历程,合肥曾三次落选“全国文明城市”,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毫不松懈气馁,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屡败屡战、越挫越勇;靠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怀着一种“告别过去、从头再来”的心态,一次又一次向“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奋力冲刺。看今朝,文明花开正当时。
在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之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接受了中央驻皖及省市媒体专访。他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之城,就是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夯实文明创建的民生根基,让人民群众从文明创建中得到最大实惠。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对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执着追求的意志和精神。
看成绩——励精图治20载,成绩只代表过去
文明创建,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一个城市五个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吴存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合肥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励精图治20载,厚积薄发20年,克服了城市快速扩张、外来人口迅猛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各种矛盾交织的困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韧劲,力摘“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吴存荣指出,这份殊荣的获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奋进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倾力而为的结果;是省市联手推进、创新创造的结果;也是各界群众积极响应、大力支持的结果,必将进一步提升合肥城市形象,凝聚起全市人民力量,不断推动实现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跨越式发展。
“成绩既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走近更加文明的一个新节点;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奋斗才能成就未来,合肥将以成绩的取得为契机、起点和动力,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全面’,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创建工作迈入新常态。”谈及未来,吴存荣信心满满地说。
谈经验——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
文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正能量,也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气神。
1月27日,今年首场大雪悄然袭来,大雪并没有让合肥的交通出现“梗阻”,市民出行之路依然畅通无阻。大雪,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应急能力甚至是市民素质,而这场大雪正是合肥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见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肥城市管理有何经验可循?坚持的原则或者理念是什么?对此,吴存荣掷地有声地给出八个字:以人为本、依法治理。
“创建文明城市,为了谁?合肥给出的答案是:老百姓。”吴存荣指出,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基本目标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打造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格局;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不能单靠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要坚持依法治市,着力构建与依法治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才能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
地下工程建设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工程,是看不见的文明。吴存荣举例说,暴雨之后在合肥“看海”的情况现在基本上没有了。8年多来,合肥下水道整治工程仅污水管网建设就达到2000多公里,这正是合肥城市管理立足百姓民生和城市长远发展最有力的说明。
法立令行,则民之用者众矣。吴存荣透露,下一步,合肥将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立法优势,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行政处罚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并形成实施细则,为合肥文明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促进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论创新—— “行走合肥”发现问题促整改
创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
2014年4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合肥滨湖新区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将查找问题环节变“被动等”为“主动找”,全区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开展“行走滨湖”集中调研,查问题,找差距,抓落实,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行走合肥”活动在所有县(市)区、各市直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将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一线,对创建责任区域和分管事项实行包联包保,坚持定期行走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从2014年11月21日开始,12名市属媒体记者作为“文明创建特约监督员”,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以“行走合肥”的作风,在随后22天的时间内巡查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直击身边“脏乱差”,形成《文明创建新闻督查快报》22期,记录问题2296条,其中95%以上的问题在两天之内得到快速解决,一批文明创建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我觉得这种用行走方式查找问题的方法非常好,它摒弃了之前使用交通工具走马观花的调研形式,领导干部利用每天休息的时间、上下班的时间,把自己负责的片区走一遍,查找绿化、路障、道路、标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标创建,达标销号。”吴存荣表示。
“通过行走合肥的方式,真正把每个社区、每个小区、每个家庭、每位市民都发动起来,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变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再次掀起文明创建工作新高潮。”吴存荣强调。
话未来——驰而不息打造文明之城新常态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的文明创建工作要如何等高对接才能不负众望?
对此,吴存荣给出了强有力的回答:文明创建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创建永远在路上,必须防骄破满,自觉拉高标杆,坚持机制不变、力度不减、保障不降,瞄准新目标,进一步固化创建经验,提升创建水平,驰而不息地打造文明之城新常态。
“对照文明城市测评标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吴存荣表示,下一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文明城市应有之义。按照规划,合肥到2020年将建成500多公里的快速公交线路,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同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合肥将着力在城市建设的精细化水平上“下功夫”,小到街区改造的一个路灯、道路指示牌都不放过;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上“做文章”,继续加强巢湖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绿色森林增长行动;在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上“求突破”,大力推动诚信政府建设,从娃娃抓起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文明素质,注重“示范引领”,突出“教化养成”,实现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
风正一帆悬,步阔而不止。合肥,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沧桑古城,在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愈发显得生机勃勃,正如吴存荣强调的,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不易,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更加不易,一定要摈弃“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懈怠思想,化荣誉为新动力,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文明创建”这根琴弦奏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最华美的乐章。
本文来源: 政府
01.03.2015 13:4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