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蚌埠市举办

09.06.2017  23:35

   中安在线讯 今年6月10日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第12个文化遗产日。9日下午,2017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蚌埠启动,据了解,本次主场活动将延续至10日。

  蚌埠双墩遗址发掘现场

   现场展示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本次主场活动的一大特色是参观双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及成果展示。

  蚌埠市双墩遗址是我省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年,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具地方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双墩文化发现的陶器刻画符号是探索中国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2014~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围绕双墩遗址核心区展开了系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揭示双墩遗址的聚落布局,获得双墩文化聚落研究的典型案例。

  活动当天,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全国各大高校及文博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双墩遗址与淮河流域古代文明进程”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据了解,目前,关于蚌埠双墩遗址的考古工作已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专家推测,包括人工堆筑的台基和西部陶片兽骨堆积,推断可能与某种祭祀活动有关,由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形成,进一步证实了淮河流域作为中华早期文明重要起源地的学术共识。

   五大镇馆之宝”揭开神秘面纱

  启动仪式上,蚌埠市博物馆公布新石器时代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春秋龙耳铜罍、隋代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清代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等为“五大镇馆之宝”。

  据了解,此次评出的镇馆之宝采用网络投票、报纸投票及现场投票等形式,由专家和公众共同评选确定。蚌埠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蚌埠市博物馆馆长、蚌埠市美术馆馆长辛礼学介绍,“计票结果显示,公众与专家结果意见高度一致,大家都认为这五件文物最能代表淮河流域文化,这也是我个人心目中的镇馆之宝。”他表示,随着更多文物的出土,未来蚌埠市博物馆还再度组织相关评选活动,“让更多公众了解文物信息,珍惜文物,了解历史。

   主场活动丰富多彩

  本次安徽省主场活动以“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主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启动仪式结束后还将举行文化遗产图片展、蚌埠市非遗项目展演、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及民俗项目展示、及博物馆走进社区、青少年走进考古发掘现场、非遗项目进校园进军营等系列活动,考古专家将在双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向青少年传授“考古是什么”“如何通过考古来印证历史”等知识。

  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蚌埠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文物保护员制度,为全市每个文物保护点落实保护责任人,形成市、区、乡镇和重要文物点四级保护体系,建立了保护档案,落实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该制度实施以来,共接到文物保护员提供的有价值的线索200多条,根据线索抢救性发掘墓葬23座,出土文物百余件,征集文物120多件。

  据统计,目前蚌埠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区)级84处;可移动文物9283件(套),其中蚌埠市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81件(尚有70余件精品未定级)。(记者 陈欣然)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陈欣然      编辑: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