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合肥品牌”魅力四射
近年来,合肥依托“创新高地”的科技实力,聚焦新兴科技,壮大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鲜明的高科技特征的新型文化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合肥品牌”。
语音技术唱响“合肥好声音”
对着机器人说“你叫什么名字”,它会主动和你作自我介绍,还会和你“交朋友”;对着空调说“太热了”,遥控器就立即会对空调下达“自动降低1℃”的指令;对着汽车说打电话给“某某”,车载系统自动拨号,在不影响驾驶情况下也可打电话……通过声音指令的创意,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将这些在以往看来不可思议的神奇场景变为现实。
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智能语音技术中得到了很好体现。目前,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此外,合肥语音技术还将依托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将“合肥好声音”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动漫产业塑造城市“文化名片”
妙趣横生的人物造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动画特效……这些动漫中的元素都离不开创意。近年来,正是依托高科技,动漫作品创意十足、栩栩如生,“合肥造”动漫因而风生水起,许多都在全国闻名甚至走向世界。泰尚文化打造的《太空熊猫历险记》是安徽省第一部动画3D电影,2014年入围世界民族电影节并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参展戛纳电影节,成为合肥递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令人欣喜的是,从去年开始,文化企业“走出去”迎来红利期。合肥乐堂动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政策的科学引导下,开始将眼光投向需求更大的国际市场,着力在欧美市场进行开拓。该公司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游戏软件,包括“雄霸三国”、“粉红糖果屋”、“海底大冒险”等热销海外。
政策扶持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文化与科技融合能结出累累硕果,离不开我市积极搭建平台和全力支持保障。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若干意见》、《合肥市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工商注册、人才激励等方面,强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
同时,今年全新调整后的2014年合肥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搭建“1+3+5+N”总框架,创设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借转补”资金、文化旅游企业贷款风险池,逐步建立起覆盖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全面政策扶持体系。新政策明确规定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量超过65%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借转补”资金两大块,将重点支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体育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项目建设,该部分相关财政资金量在5000万元,较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总盘子翻了一番。
我市还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出的三维动画、网络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等,征集和策划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库,定期调度、共同推进,促使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