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市共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带动10亿研发投入

26.08.2014  12:33

编者按 借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之机,福建推动泉州率先试点,强化政府有组织创新,探索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这为福建实施示范工程积累经验,更抓紧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在实处。

对泉州引进建设的高水平数控技术重大研发机构,最高可资助2000万元;对企业引进重大数控技术成果在泉州落地转化,符合条件给予企业省重大科技成果购买补助,最高可资助500万元……”8月14日,福建省科技厅出台支持泉州加快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十条措施,条条都是“真金白银”。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是由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字号”工程,也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抓龙头兴产业的重要举措。那么,除了省科技厅专门出台支持举措,推动泉州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试点外,福建、泉州还将如何聚焦创新资源、突破推广中的种种难题,牢牢抓紧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科技日报记者对此进行调研。

现象:自动化生产水平偏低,产业升级瓶颈亟须突破

破解:抓准创新驱动的关键点,以泉州为样本,推动全省转型升级

拥有7.8万家企业、12000多亿的工业产值、5218亿的GDP……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打响了“泉州制造”的品牌。

然而,泉州也清醒地意识到,全市产业已到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日渐短缺,用工难、产能低、成本高等问题突显。究其原因,泉州制造业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自动化生产水平偏低,尚未形成完备的创新体系。上述问题,在省内制造业企业中不同程度存在。发展困局,如何打破?

当前,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联合开展了“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在全国选择一些重点地区、行业推广应用数控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高度重视,要求积极推进,借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之机,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副省长洪捷序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导、推进具体工作;省科技厅从重大创新平台、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转移转化、育才引才等方面重点扶持。

泉州更是一马当先,把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作为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机遇,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示范工程工作,带动全省千千万万的企业投身“数控一代”的洪流,推动“福建制造”向“福建智造”迈进。

现象:数控技术研发基础弱,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破解:加强政府有组织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数控技术创新链

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命题。

十二五”以来,福建省科技厅安排科技经费7500余万元,在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领域,立项实施了近120多项科技项目,突破了一批机械设备数控化核心技术;由于数控技术研发基础弱,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且对国产数控系统的技术成熟度, 不少企业有顾虑,影响了推广和应用。

以率先实施试点的泉州为例, 市委常委会研究实施“数控一代”及“泉州制造2025”工程,要求市科技局要牵头组织完善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副市长陈灿辉等指导“数控一代”推进方向等重点工作,有效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

在顶层设计上,引进中国工程院来泉开展创新指导和咨询服务。院长周济先后两次带领“数控一代”国家专家组及40多位院士、专家调研,指导《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编制;

加快相关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突出需求牵引,组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燎原计划”,面向全市企业公开征集数控技术需求项目,把纺织鞋服及其装备产业、机床及机器人产业等作为重点,凝炼了百家典型企业和百项数控技术示范项目,并以公开竞标方式征集解决方案集中突破;

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平台+项目+创新团队”模式,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团队,抓紧建设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哈工大晋江机器人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产学研成果涌现:佳泰数控、达宇数控等企业产品核心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培新机械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采用国产化的全伺服模块设计和电气数控系统的纸尿裤生产企业;力达妙手研发了自动放料取件机器人,实现生产餐具与鞋具的全自动化,一台湾企业一次性就订购了150套……

据泉州市科技局局长颜志煌介绍,“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实施半年多来,该市已构建“全产业动员、全资源集聚、全领域调动、全链条布局、全体系服务”的组织创新体系,研发出10个纺织机械新品种、6个建材机械新品种、4个工程机械行业新品种,机床产业中龙门加工中心涵盖所有国家目录产品,高端数控装备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现象:企业对数控技术改造和创新,存在资金缺口、投资顾虑等问题

破解:科技经费“四两拨千斤”,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突破推广瓶颈

要安装使用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设备改造后,数控系统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能否相适应,大量资金投入能否得到应有的回报有顾虑……

企业存在资金缺口、投资顾虑等问题,如何缓解?直击市场机制“调控失灵”这一节点,福建、泉州两级科技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作用——

科技经费“四两拨千斤”,省科技厅以重大专项形式、分两次给予1600万元资金支持;泉州组织15家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申报“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重大专项,并兑现支持数控工程专项资金2000万元,带动相关研发费用投入达10亿元;

创新科技金融机制,撬动更多资本参与创新。利用泉州列入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契机,拟设立产业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数控产业互助基金等,并通过贴息贷款、科技保险等形式,鼓励支持海峡银行泉州科技支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实施数控技术创新研发及应用推广提供融资支持;

实施“数控技术创新产品应用推广计划”,运用“泉州科技云”平台和海峡(泉州)技术交易中心,对全市机械装备数控技术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和推广;举办数控技术产品专场推介会,组织100多家鞋企推广南星机械新型智能化一体鞋面编织横机,促成匹克、特步等10多家泉州品牌企业应用。

目前,泉州已推动纺织鞋服产业使用国产数控和伺服系统1000多套,数控机床产业使用100多套,建材行业使用200多套,相关企业可减少劳动力用工20%—30%,有效减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压力。鉴于泉州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作的明显成效,中国工程院确定将“泉州制造2025”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省科技厅将把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摆在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支持泉州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实施。在积累经验、探索可复制模式的基础上,推动福建进入国家实施“数控一代”工程示范省(市)行列,抢占未来“智能一代”发展先机,为打造“福建制造”的升级版提供创新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