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约评论】敬业:个人成功的底线社会发展的基石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构件,是我们每个人成功如否的底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类社会进步如否的基石。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人们常说:吃苦耐劳、默默无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呕心沥血、诲人不倦,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就是对敬业精神的最好提炼。“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得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敬业;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就是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敬业。
敬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每个人的岗位不同,用行动来回答“何谓敬业”也就有不同的答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甘为人梯,默默奉献,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就是恪守医德,医术精湛,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对于当代医科大学生来说,就是志存高远,献身医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就是圆满完成学业,好学力行,把自己造就成良医,为今后人生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业精于勤。敬业就要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钻研、勤于创新。“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是八十岁高龄的教学泰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60年的教育生涯,60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于漪老师注重结合时代特点,从身边获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用“时代的活水在课堂上流淌”。她“活到老,学到老”,发表了几百万字的教学研究文章和专著,留下了“学做教师”的探索印迹。
业广惟勤。中国科学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68年来始终以赤子之心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为民解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一位一心向党、立志报国的忠诚赤子,他是一位倾心为民、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视病人为亲人,时刻为患者着想,主刀完成1万4千多台手术,把我国肝脏外科事业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最近国际有关组织又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说明,敬业是我们成功的底线,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今天的安医大人,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治病救人,都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全面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是我们共同的志向,实现“安医大发展之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安医人百折不饶,不懈努力。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从平凡的岗位做起,敬业乐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安医大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