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教育局出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结合合肥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情况,紧紧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名城名校为目标,以破解制约合肥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合肥教育发展方式,完善教育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就各类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共确定19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任务。
一、突出重点,改革教育体制机制
(一)改革办学体制。鼓励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强调要合理规划民办学校的总量、规模、层次和布局,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发展民办教育,探索建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学校及公办民办学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机制。对民办学校的教师准入、财务管理、设备设施、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进行规范,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改革治理体制。一是强化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将个人成长成才之梦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合肥市情历史文化人文教育。培育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二是形成较为完备的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新机制。学前教育方面强调普惠性的管理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义务教育方面重在推进均衡发展的机制,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加快中小学建设,实施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素质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普通高中教育意在特色发展,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引领和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品质。职业教育方面注重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逐步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及应用型本科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社区教育方面打造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倡导名师和社会志愿者到社区定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依托在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培训基地,为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建立具有合肥特色的城市品牌教育。积极围绕“建设学习型城市,推进全民终身学习”这一总体目标,统筹规划,构筑城乡学习型社区协同推进的建设格局。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发、汇聚优质校本数字资源,建立富有合肥特色的数字资源库。分学段分学科启动全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工作,试行取消百分制、推行等级评价制度,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教育均衡的基础上培育本土教育品牌,大力推进品牌学校创建工作。四是建立推进工作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督导评估、督导报告发布制度,实行督导评估中发现问题的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复查和问责力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教育。探索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科教研员选拔、管理和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考核和交流机制,试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优化中小学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快建设项目速度,形成叠加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降低择校生比例,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探索全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自主命题,完善普通高中录取办法。出台教育考试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各类教育考试、招生管理。二是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优质课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力求大幅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师数量和结构协调配置。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建立菜单式培训模式。探索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长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在村小和教学点长期从教。四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整合职教资源,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机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改革顺利开展
(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合肥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题组,负责推进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采取联合调研、部门会商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工作。
(二)加大激励引导。加大对改革试点学校的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改革“试点转示范”的办法,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强化检查监督。密切跟踪改革试点进程,定期通报情况,加大督查力度,加快实施进度。
(四)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深入宣传我市教育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争取各方理解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