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下海闯新路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专业从事具有物联网技术架构特征的矿井移动目标安全监控、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庆节前夕,记者在合肥市采访了从高校下海创业的教授——该公司董事长魏臻。
为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2000年,合肥工业大学的魏臻教授毅然下海创办企业。 “15年来,我们的团队,没有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靠的是‘知’本的力量,从完成原始积累开始,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自身发展的创业之路。我们抓住了国家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矿山、冶金、铁路等行业,研制出多种为企业安全、高效生产发挥重大作用的电子信息产品,这些产品的国家标准都是由工大高新制定的。正是因为我们选对了创新创业的方向,从而很快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
魏臻告诉记者:“我的成长经历比较顺利,因为我赶上一个创业的好时代。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我在企业工作了8年,1992年考上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学校微机所所长、计算机学院副院长。1999年9月,国家七部委发文,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老师下海办企业。 2001年,公司正式成立,第一批只有6个人,有同事也有学生,在合肥高新区租了2间200平方米的房间,开始研发产品。 ”
谈起创业经历,魏臻动情地说:“10多年来,工大高科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2002年以前,冶金、铁路企业主要是人工作业,效率低、安全隐患多、事故高发。2006年,我们与上海宝钢公司联合研发出国内首套‘工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 ”回想起当初的研制过程,魏臻显得很激动,“整个团队吃住在项目实验现场——宝钢集团梅山钢铁公司,项目组成员24小时不间断值守现场。当时正值春节,为了保证项目可靠运行和铁路的正常运转,我们20多位同事,冒着风险和寒冷,坚持在一线调试,确保项目安全运行。目前,该项目某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当时我省唯一在计算机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该项技术已在我国很多大型钢铁、冶金、港口企业实施,累计增产增效超过20亿元,提高了我国冶金行业和铁路建设信息化水平。 ”
自2006年开始,面对我国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他们把研发的目光投向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矿井井下移动目标监控技术领域。经过五六年的技术攻关,成功地用电子识别技术跟踪井下人员的位置和状态,这项新技术在全国近500个矿山、企业推广应用。 2011年,这项名为“矿山移动目标安全监控系统”的成果,获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重大信息技术发明奖”、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安全生产成果一等奖”。
谈到未来,魏臻说:“目前,公司拥有5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从2012年开始,公司进入向高端智能制造的转型期,并将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就能驰骋在数百米以下的地下矿井,为我国矿井安全及井下运输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监控模式转变,实现高效安全生产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汪永安 齐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