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教师闫洁:孩子们喜欢喊她“闫妈妈”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标兵……”在利辛县城关中心校闫洁老师的荣誉册里,记者见到了近百项荣誉。在她的手机短信里,更是见到了无数学生发给她的短信,从这些短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孩子们不仅喜欢上她的课、跟她一起玩,更喜欢喊她“妈妈老师”。
她是孩子心中最贴心的母亲
“我叫朱倩文,我想竞选咱们班的劳动委员……”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阵阵掌声。
这是闫洁班里一位孩子的竞选演讲,同学们都说,今天的朱倩文和两年前判若两人。
两年前,朱倩文从偏远的村小转来,她胆小、怯弱、自卑,文化基础非常薄弱。闫洁家访得知她家里很穷,奶奶年迈多病,父母长年外出打工。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她要对这个孩子多点关心。
在安排座位时,闫洁让朱倩文和学习委员同桌,鼓励大家主动和她做朋友,学习上帮助她。为了克服她的胆怯、自卑心理,闫洁鼓励她多说多讲,并刻意给她提供上台讲话的机会,即使她唯唯诺诺地发出“我不会”三个字,闫洁仍给她掌声并夸她有勇气,然后百般引导,为其做示范。
一件让朱倩文极为尴尬的事是她头上生虱子被同学们知道了。闫洁没有大惊小怪,而是微笑着对全班学生说:“这有什么,老师小时候也生过虱子,马上我就把灭虫方法传授给她。”随后,闫洁便去买药帮她洗掉头上的虱子,并督促她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事后,朱倩文曾在送给闫洁的贺卡上写了这么一句话:闫老师,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
潘青霞也是一位留守儿童,她常年体弱多病,闫洁除了经常带她看医生外,还把她带到家里给她熬药、喂饭、洗衣服,让她和自己的女儿同吃同住一个多月。潘青霞感动地说:“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您——我的闫妈妈!”
类似朱倩文、潘青霞这样的孩子,闫洁关心并资助过30余人,购买衣服50余件、书包和文具盒等学习用品200余件,帮助孩子治病达17人之多,垫付资金近万元。她的行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老师”,家长说她是“孩子最贴心的母亲”。
她是教师心中的热心肠大姐
“教案不能写成万能或通用的,适合最重要,要能调动孩子的激情……”课改以来,闫洁一直担任城关中心校语文教研组长,教研工作中,她经常组织各年级老师围绕高效课堂展开研讨,并就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等工作进行交流。
如何编写适合学生的好教案,如何编演课本剧,如何开展小组活动,课堂如何与学生对话,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等,在她的引领和带动下,学校课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调动了全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全校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闫洁说,她没事时就喜欢看书学习,一有时间就上网查资料、观摩名家优质课例,同时购买大量教育教研等方面书籍,每天至少抽出2小时研读。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她还将自己在课改中独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在每年寒暑假举行的县级、镇级培训活动中,她也多次受邀,为兄弟学校的一线年轻教师授课,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共同成长。
在她的引领和带动下,学校许多青年教师,如张同伟、闫小妮等,他们不仅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在优质课大赛、说课及论文撰写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老师称她是“课改的热心肠,教研的好榜样”。
她让支教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泥娃娃,泥娃娃,你个泥娃娃……”如今的吕桥小学,各班课前总能传出孩子欢快的歌声。不仅如此,大课间也变得有声音了,广播操、韵律操、校园集体舞等,让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这些,对于两年前的吕桥小学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2012年,闫洁主动提出到距离县城二十多里路且交通不便的吕桥小学支教。一年时间里,她把一潭死水的村小转变成一所活力四射的学校。
“当时的吕桥小学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缺编、且老龄化严重,没有艺术老师和艺术课,没有教研。”为此,闫洁着重从活动和教研两方面着手转变。
“全能老师”是当时很多人对闫洁的称呼,带语文课的同时,她又兼任学校的音乐课、体育课老师,充分利用该校班级少、学生少的有利条件,组织全校孩子在一起上艺术课。一年下来,孩子们不仅能歌善舞,还学会了“第九套广播操”和“第一套校园集体舞”,课间活动更是搞得绘声绘色。
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不仅使孩子们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感染了每位在校的老师,抓住这一契机,闫洁将教研活动提上日程。首先,示范课引领,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大家交流分享,并根据老师的具体情况,帮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的教研活动,不仅让这里的老师充满了激情,更推动了村小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徐靖 郭玉岩 特约通讯员: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