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抗战老兵被赞功臣
宽阔的长江水面,雾气笼罩,斜风细雨,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在儿孙的搀扶下,望着江边的一屋一木,遥想当年一情一景。这位老者,名叫王少宏,已年近9旬,是合肥庐江人,现居住在宣城泾县。1945年,他曾与数百名抗战老兵一起,在铜陵大通镇接受日军投降。
故地重游
8月29日上午,位于长江边的铜陵市大通镇迎来了一位老相识,他似熟悉,又陌生地走在共和街上。这条小街,仍保存着古朴的韵味,道路两侧,间隔建立着徽派的民居商铺。
在道路尽头,一栋三层楼房下,竖着一块石碑,“大通日军俱乐部旧址”。
“这栋楼有印象。”王少宏抬头望着这栋三层小楼,69年逝去,这栋饱经风霜的楼房也早已失去当年的辉煌。
王少宏继续向前,左看看,右望望,似来看老朋友一般。“当年,靠江边一侧房子很少。”而当年驻安庆及其周围的日军独立步兵第六旅团正是在此长江边集结投降。
日军缴械
王少宏回忆称,1945年,他所在的桂系48军176师528团从安庆乘船顺长江而下,到达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当时有一到两艘船,我们都挤在船肚子里。”
王少宏记得有一天下午,部队全部在江边集合待命,几百号日本兵也拿着枪支分列排队站着。一名领头军官训过话,日本兵全部将枪支放在自己前方地上。“日本兵的队伍排得有一百米长。”王少宏用拐杖比划着当时日本兵站列的距离。
除了缴械枪支弹药,王少宏还记得当时一个趣事。“那时候日本人讲话我们也听不懂,但投降那天,就记得他们拿着一些罐头跟我们讲‘大大的’‘大大的’。”
王少宏笑称,当时知道日本兵是想拿罐头讨好士兵,但大家都不敢吃那些罐头。“后来我们打开看了,是牛肉,但怕有毒,没人吃那东西。”
徘徊在古街上,听着王少宏述说往事,不由吸引了几位村民也来听故事,“有功之臣啊。”一位5旬男子竖起大拇指对王少宏说。
时间一晃已过去69年,当年硝烟已经散尽,记者向几位五六十岁的村民打听,是否知晓当年日军在此集结投降一事,大多数人都表示,只是听家中老者偶尔提起,已全然不知个中细节。
今非昔比
当年,王少宏所在的部队在大通镇驻扎3个多月。闲时,他们会乘坐小船到江对岸的小岛和悦洲(当时称荷叶洲)逛街。“那时候荷叶洲很繁华啊,是一个商业中心。”
时隔69年,8月29日上午,王少宏在子孙的陪伴下,登上了摆渡船,向着当年的荷叶洲驶去。
在岛上,有一位涂姓长者正在剥毛豆,看到有外来客人,83岁的涂大爷也出来与客人聊起以往。“那时候我们还小,经常有日本兵来村里扫荡啊,后来有一队广西佬来了,日本兵就走了。”话语间,也能对上当年王少宏部队受降一事。
江边下起了绵绵细雨,随江风飘摇,看着一波波江浪向岸边打来,王少宏感慨这一路行程,“大变样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有子女陪同再来走一趟,高兴。”朴实的语言,发自老人的肺腑,当年的战乱已经远去,眼前,是他所期望的一片和平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