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之“河”篇——记在丰乐河沿线拆迁之前
依照平时写日志的习惯,这个时候,是要记录的。
人哦,总是情到浓时,方知词穷。
我的家,丰乐镇河湾社区,生活了50多年的地方,想说的太多,一时竟不知如何说起。笔在手里转了半天,仍不知如何开头,这是个命题作文,没有字数要求,角度自选。
也罢,笔随心走,落笔即是情。
我的家,在河湾之上。“河”乃丰乐河,也称凤落河,“湾”是因河道至此,拐了不少的弯。整个村子位于河的上游,固为“之上”,下游便是现在大名鼎鼎的5A级旅游景点三河古镇。我们村多年前叫五三村,后来跟下游的五四村合并,自然郢有古张湾、刘湾、董湾、彭湾,故改名为河湾村,一下子诗意了不少。村子紧挨着镇上,平时生活很方便,且多了一份庄稼人的惬意。
丰乐河,养育了我们老滕家至少五代人。在我小的时候,确切说是少年时期,夏天经常偷偷下河游泳,顺道摸几条鱼。时而趁着夜色,邀上几个同伴游到河对岸,去偷果林里的梨子吃。到了我的孩子辈,奶奶看的紧,女儿小娜、儿子萌少至今不会游泳。顶多只许让满身是灰的萌少在河边的水里打趴趴,女儿也会偷偷跟着伙伴在河边的水里捡拾那种像小刀一样的河蚌,摘河岸边各种颜色的小花。水猴子是奶奶跟孙子辈讲的次数最多的恐怖故事。
每年七八月,雨下得急,丰乐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我们称之为发大水。1991年夏天,埂堤溃破,河水倒灌,瞬间绿泱泱的稻田和西瓜地一片汪洋,后来河道整治,修了护堤,再未破过,就是2016年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河堤也安然无恙。大多的年月,待河水稍稍退下,小孩们便会带上自制的鱼竿和鱼饵,跑到河边去钓鱼。三三两两,好不欢乐。
这条河里有鱼有虾还有沙,90年代初,有许多人家自购那种采沙的小船偷偷从河底挖沙。那时候还有河警,开着那种小驳船,天天巡逻。那时候还有装运沙子和石子的大货船,孩子们最喜欢站在河边的水泥板上,等船开过,船身后的浪花像扇子一样慢慢打开,一层一层拍打在河岸还有自己的腿上。晴朗无风的日子,水面波光粼粼,时而会见着一两个打鱼的人,脚踏两只香蕉样的小船,手里的长竹竿从水里到空中在船的两边不停地挥舞,船上的四五只鱼鹰子在水面上下翻动……现在回想,且有一番舌尖上的中国的味道,又像是一首来自世外桃源的歌,曲调悠扬,却又不失人间烟火。
30多年前,我们称去三河为下三河,需得坐从上游新仓镇开来的小客船,顺游而下。船身是青绿色的,缓缓而来,我不记得坐过多少次,似乎有这样的记忆。话到此处,想起一个好玩的典故,我们这里说小孩子尿床了也叫“下三河”,至于如何得来,年纪大的人也不知,只是这么一代一代流传着。20多年前,去河对岸得靠船摆渡,最早,船的两边有两支大大的木头船桨,不知哪一日,船装上了发动机。现在,河上架了一座宽宽的桥,合安高速也是踏河而过,双向道的中间留了两人宽的水泥板路,以此方便两岸人的通行。
河还是这条河,她就这么静静地流淌,看着两岸的变化,岸上的房子从土屋变成砖墙瓦屋再变成两层的楼房,岸上的人从穿开裆裤的小孩长成少年,外出求学、打工,在外成家。现今的河湾,也就过年过节和娶亲嫁闺女时才会热闹如初。现在的小孩,也不如我们小时候那般跟这条河亲近玩耍了,而她仍像个温柔慈祥的母亲,拥抱着这里发生的一切,也将这儿的思乡情滴进每个河湾人的心头上。
一日,我抱着孙女张小逗,跟奶奶去河边洗菜。“啊……水呀!大水呀……”张小逗这一声惊叹一下子逗乐了我们。也感动了我许久。是啊!在这么小的小孩子眼里,这是一条多大的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