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互联互通的政银企信息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建议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尽快搭建一个顺畅的、具有公信力的银行、企业信息沟通平台,既是促进银行和企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需要,同时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然之举,对于降低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建议政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由县市场监督局牵头,打造全县企业基础信息平台。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杭州市萧山区由区工商局牵头,国税、地税、质监、法院等25个部门共同参与,建设了全区企业信用平台,内容涵盖基础登记、证照许可、荣誉处罚等108类信息。这些信息在方便政府对企业开展管理的同时,也为守信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了方便,同时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结合本县实际,建议由市场监督局牵头,公安、法院、质监、税务、交通、电力、燃气等相关部门参与,建设全县企业基础信息平台。县市场监督局在企业注册时,将其注册资本、人员数量、产业类别、办公地址等基本情况及时录入平台中。其他相关部门在市场监督局自源性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进行充实和更新。企业基础信息平台仅面向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开放,在促进政府开展社会治理、方便企业融资的同时,应防止数据外泄,切实保护企业隐私。
二是由县人民银行牵头,打造商业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政策信息平台。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和产品不太了解,导致在融资过程中受挫,也给银行金融产品推广带来了不便。作为全县银行金融机构的“娘家”,县人民银行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他商业银行的金融政策和产品进行宣传推介,让企业和社会知晓。这就需要由县人民银行牵头,其他商业银行配合,打造商业银行服务政策信息平台。
三是由县经委牵头,打造全县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荐平台。中小微企业分布在不同的乡镇园区,银行很难全面了解其真实的规模和生产经营情况,但所在地的乡镇园区,却可以很容易的做到了如指掌。有的银行采取“扫街”的方式,对企业信息进行了解,费时费力不说,往往还不是很准确。在银行对企业状况模棱两可,正处在可贷可不贷的“摇摆期”时,如果有一个权威机构出来为企业说句话,无疑会成为给企业增信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银行贷款的可能性。鉴于此,由经委牵头,建立全县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荐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各乡镇园区定期将有融资需求、产品适销对路、经营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统计,然后上报给县经委,县经委再批量推荐给银行。在推荐过程中,政府虽然不承担银行贷款逾期代偿的风险,但因涉及政府公信力,在操作过程中也应极为审慎。
四是由县金融办、工商联牵头,打造银政企现场对接平台。召开银企对接会,让银行、担保公司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面对面交流,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融资的成功率。我县也举办过多次银企对接会,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我认为,和参加者的期望相比,银企对接会的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银企对接会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细致。在会议召开前期,组织者应充分了解银行、企业和担保公司等参加者的想法,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同时,由于受到对接会时间限制,会前应创造参加者相互沟通交流的条件,会后也应做好服务,继续帮助牵线搭桥。其次,银企对接会的频率可适当增加。以前银企对接会并不是根据银行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而是每年举办一次,往往成为一种“仪式”。建议银企对接会原则上每季度应召开一次,同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以便及时为企业融资提供条件。再次,银企对接会的内容应加大创新。可以将银行的某类特色业务或产品与具备相应条件的企业开展对接,也可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对接。金融办作为县政府负责金融监督、协调、服务的办事机构,工商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由他们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有着天然的优势。
( 县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肥西调查队副队长 汪邦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