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强化政策法律保证,大力实施惠残工程
保障惠残,织密兜底网
“每年都能拿到救助金,对我们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近日,领到残联发放的800元贫困救助金,肥东县桥头集镇村民丁云龙满怀感激。 51岁的丁云龙是位重度肢体残疾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女儿现在上大二,家庭生活一度非常艰难。受益于惠残项目,丁云龙的生活日益好转。 “不仅有了贫困救助金,女儿上学镇里也帮助申请到了救助基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
残疾人民生,冷暖最关情。2008年以来,我省连续实施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惠残项目,实行普惠加特惠,并逐步提标扩面。“万名白内障复明工程”,共完成免费白内障手术10万多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程”,改善了50多万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同时,各地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制度,织严织密残疾人民生安全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 ”省残联负责人介绍,我省有400多万残疾人,其中有90多万残疾人尚未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几年来,我省相继颁布优待扶助残疾人法律法规,推进新一轮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去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奔小康意见,完善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与康复、特殊教育、就业与创业等政策与服务。
就业扶残,“造血”促增收
在霍邱县花园镇齐王村的自家蔬菜大棚里,听力残疾人、种植养殖能手刘庆海正在紧张忙碌着。 “盖的这1000多平方米的大棚,残联的‘阳光大棚’项目给了我很大帮助。 ”“阳光大棚”设施农业助残项目,是省残联实施的扶持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措施之一。
实现残疾人脱贫,既要“输血”更重“造血”。我省多管齐下,推进“按比例就业”,扎实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万人就业工程”,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开辟就业渠道,促进广大残疾人创业就业。去年,我省扶持1.8万名残疾人创业就业,帮助残疾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各地积极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对残疾人创业免收有关证照、管理等事业性收费,加大公益岗位扶持残疾人就业力度。马鞍山明确公益性岗位不低于30%安排残疾人就业。
合力助残,实现人生梦
“从社区得知有自闭症儿童救助民生工程,我们申请通过后,可以自己就近选择治疗机构,不需要自己掏钱。”3月23日一早,4岁的阳阳被妈妈带着,来到位于合肥市长江西路的一家民办助残机构合肥锦雯言语康复中心,开始康复训练。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作用,我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格局。“在60多家自闭症康复机构中,就有超过一半是民办的。 ”省残联康复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中,民办数量占比超过40%。
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残疾人奔小康步伐,离不开社会广泛参与。近年来,我省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汇聚助残爱心。志愿助残纳入全省扶残助残活动,正打造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服务品牌,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实的志愿服务。各地扎实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更多的残疾人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各自领域展现风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