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6日在 潜山 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梅耐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县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力稳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111.6亿元,增长16%;规上工业产值215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亿元,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3亿元,实现稳中有增。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11%。净增规上企业16家、达181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3家企业进入省民营企业百强,卫康制药入选“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非上市)”榜单。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件、省工业精品2项、高新技术产品20项。梅城、源潭分别获评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和示范镇。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7.8亿元,增长8.6%。粮油棉保持稳定,特色产业质效提升。天柱剑毫品牌整合、茧丝绸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思迈农业成功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4个、示范家庭农场165家,“三品”认证农产品5个。成功获批省级食品加工产业化和塔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我县跻身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全县旅游总收入、游客接待量分别增长13%、9.9%。天柱山通过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入口服务区、茶庄集镇改造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建旅游公厕16所、标识标牌104块。天龙关景区通过4A验收。薛家岗遗址公园正式开放。七仙女周末剧场定期演出,成功举办白马潭第四届漂流泼水节。省旅游强县即将获批。8件商品入选“中国•安徽旅游必购(特色)商品”,茶庄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净增限上企业13家、达67家。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基本完成,“和沐生活”成功上线,全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2亿元、增长130%,我县被列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县。
(二)奋力抓投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29个、资金1.74亿元。49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20.6亿元,24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济广高速望东长江大桥北岸连接线建成通车,下浒山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利民大桥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成功争取合安九高铁在 潜山 设站。发展平台得到加强。县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亿元,整理净地1012亩,拆迁156户,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投产12个,实现税收2.5亿元。度假区皖山南路建成通车,双塘、太平安置区加快建设。省级源潭开发区及梅城、黄铺、余井、王河园区新增入区企业23家,实现税收1.2亿元、增长11.1%。招商引资扎实推进。组建18个联动式招商组和21个驻外招商组,新引进招商项目61个、其中亿元以上29个。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3家,实现进出口9100万美元、增长15.2%。融资工作实现突破。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10个、资本金2.22亿元,8亿元的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6.25亿元的徽银城镇化1号基金成功获批。华业香料主板上市在市属六县企业中率先完成省证监局备案。潜源担保实现过桥贷款222笔、累计金额8.3亿元,周转率居全市第二。银企对接签约资金4.2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84.89亿元、比年初增加25.63亿元,贷款余额88.51亿元、比年初增加8.53亿元。
(三)着力抓统筹,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功能日趋增强。污水处理厂二期、天柱山路污水管网工程竣工,皖山路、团结路停车场建成使用。“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有序开展,火车站广场完成改造,硬化背街小巷14条、清淤下水道23公里,改造旱厕29所,新增绿化面积24.6万平方米。镇村面貌更加靓丽。水吼、痘姆等风情小镇创建扎实推进。16个美好乡村中心村、2个精品示范村基本建成,2镇、4村被列为全国和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官庄村获评全国第二批宜居村庄示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87个。拓改高黄路、望王路等县乡道路46.9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0座,铁路道口“平改立”5个。改造提升小型水利工程2876处,除险加固水库9座、堤防1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解决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城乡管理全面加强。组建城乡规划局。完成济广高速天柱山出入口整治,“三线三边”及城区违规设摊、户外广告、车辆停放等治理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省级验收,环卫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省级森林城市成功创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扎实推进,成片造林2.1万亩、森林抚育3.8万亩。县空气自动监测站和水质检测中心投入运行。石材矿山整治持续推进,河道采砂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展黄标车、燃煤小锅炉整治,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省生态县成功创建并授牌。我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
(四)合力惠民生,社会事业取得进步。实事工程扎实推进。投入资金4.1亿元,实施8件实事工程。美好乡村建设、“两昆路”一期、潜阳大桥至四中堤坝道路、城南新区“两横一纵”骨干路网、牌楼河右岸三保圩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建成,二乔公园开工建设,253省道梅城至源潭段拓改工程如期完成主层沥青铺筑,兜儿寺大桥即将进行桥面施工。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投入资金7.99亿元,实施32项民生工程。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增农村敬老院床位420张。免费救治重大传染病、贫困白内障患者363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7.65%。改造农村危房2700户,建成公租房976套。“金保工程”扎实推进,发放社保卡15万张。各类技能培训1.2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55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8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13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630元,增长10%。12个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和24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干部驻村帮扶做法全国推广。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县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规范运行,医调委、交调委作用有效发挥,司法救助扎实开展,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关停取缔非法加油站点33座。我县获批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建成县实验幼儿园和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标准化学校10所,水吼、官庄职中完成撤并。新增授权专利232件,4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奖。建成2个省级、3个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完成首届张恨水文学奖、程长庚艺术奖评选,复排《二进宫》等弹腔剧目,歌曲《神韵天柱山》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黄梅戏剧团获评全国优秀基层戏曲院团,星杰桑皮纸、天柱陶瓷入选省非遗传习基地名录。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通过省级验收。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均衡发展。住房公积金归集面进一步扩大。新建全民健身广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个。县殡仪馆迁建项目正在推进。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优抚、邮政通信、保险、保密、档案、地震、县志、对台、盐务、烟草、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五)致力转作风,政府建设得到加强。各项改革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开展,卫生计生机构合并、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整合、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职能划转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权力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分别精简34.4%、28.7%。“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公务用车、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改革有序推进。源潭镇列入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连续三年、每年可获3000万元资金支持。依法行政有力推进。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出台县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109件、政协提案113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作用。完成11个社区居委会换届。“六五”普法通过验收。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86万条,全县视频会议系统建成使用。县政务服务中心完成搬迁。建成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2个为民服务中心、82个乡镇保障所和村居保障站。源潭财政分局、梅城司法所分别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司法所。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六分开”机制并实现审计全覆盖。“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7.5%、招投标项目资金节减率达8.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类自然灾害挑战,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五年,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跨过百亿门槛,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大关,主要指标实现高位增长和总量翻番。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倍,工业化率提高13.5个百分点,净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8家、规上企业93家。农特产业基地由26万亩扩展至42.6万亩,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28家。天柱山景区对全县居民免费开放,相继荣膺国家5A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4倍、4.9倍。
这五年,城乡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25公里县城外环路基本贯通,“五纵七横”城市路网基本形成,城南新区框架基本拉开,建成 市民 广场等38项市政重点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8.1平方公里。建立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机制。全面取缔城区载客三轮车。源潭、黄铺入选全国重点镇。建成4条美好乡村示范带和142个示范点,我县被列为国家美好乡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获评省市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3%,我县荣获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升级改造318国道、209省道和96座农村危桥、200余公里县乡公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省“江淮杯”竞赛金杯奖3次、银杯奖2次。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村19个,我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这五年,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供销系统等改革不断深化,事业性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美好乡村建管机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县开发区扩区、度假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源潭省级经济开发区筹建获省政府批准。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政策性项目263个、资金13.5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8个,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35.6%。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累计投入49.7亿元,实施50项民生工程、43件实事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二中建成使用,校安工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我县跻身全省教育强县。城乡文化繁荣,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村村有”、体育工程“村村建”。森林防火、殡葬改革等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老村医、老村干等人员享受生活补助。扶贫攻坚深入推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8%。我县连续6年荣膺省级平安县,获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等20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有目共睹,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坚持把推进发展作为首要职责,积极谋全局、抢先机、争主动,整体工作抓统筹,重点工作抓突破,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上亮点纷呈。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有力抓手,全力争投资、抓引资、扩投入,引进了一批好项目、建成了一批大项目,积蓄了发展后劲。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引擎,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破解了要素制约,优化了发展环境,提振了发展活力。我们坚持把以民为本作为根本宗旨,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努力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养老、住房难。我们坚持把团结干事作为发展基石,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力、众志成城,办好了一批实事,办成了一批大事,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五年的风雨兼程,五年的合力攻坚,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携手共进、奋力打拼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老干部、老同志,向驻潜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潜山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潜山发展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追赶跨越的压力较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乡镇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建设较为滞后,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政务服务跟不上发展需要,在优化环境、搭建平台、转变作风等方面还要做出更大努力,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潜山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爬坡攻坚期,更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展望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考验同在。从改革机遇看,国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市大力推进“调转促”,为实现潜山跨越崛起创造了更多发展空间。从地缘优势看,我县处于中西部交汇、大别山片区、沿江城市带、皖西南中心等重要区域节点,积极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为借力借势加快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从自身发展看,通过多年发展,我县工业产业、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积淀了厚实基础,具备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条件。但作为欠发达县份,我县经济发展仍面临着“提速”与“提质”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开创潜山发展新局面。
基于以上分析研判,“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主题,围绕“撤县建市、财政翻番”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绿色健康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潜山。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20亿元,年均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达8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力争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以上。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坚持创新发展,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旅游服务业为支撑,夯实稳增长根基。主攻“十亿企业、百亿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医药健康、机械机电、制刷三大产业集群,上市企业10家以上。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全域旅游开发,打造风景观光、休闲度假、特色乡村、历史人文四大旅游板块,积极申报天柱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争创国家旅游强县。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茶叶、瓜蒌、蚕桑等农业区域板块,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互联网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争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按照“一尊重、五统筹”建设理念,着力打造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加强对城镇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优化城市设计,促进“多规合一”。推进城市南拓北扩西进,加快城南新区、二中片区、河西新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山、水、城”融合发展,建设二乔公园、雪湖公园、潜水“十里绿道银滩”湿地公园,疏浚城区主河道,防水患、建水景、改善水生态,建设海绵城市。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创建特色风情小镇,力争两年内完成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整治;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建成20-40个中心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变美丽乡村为美丽产业,发展美丽经济。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新家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潜山。合理开发建设,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林相改造,创建金紫山国家公园、板仓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5%。争创县开发区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6%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开放发展,争创区域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我县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大力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主动对接高铁、顺接高速、连接天柱山机场和安庆港口,建设“三纵五横”县域主干路网,打造“外畅、内通、景连”开放性的交通网络。积极探索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模式,促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合芜蚌和武汉经济圈合作与分工,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培育县开发区跨境电子商务基地、源潭刷制品出口基地,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总额。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打造透明高效的发展环境。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要求,统筹社会发展,保障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普惠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整县脱贫目标。基本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县域全覆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提高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市位次进一步提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产品结构为抓手,做强主导产业、做大优势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两大工程,重点扶持医药健康、机械机电、制刷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公共安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卫康医药二期、奥力欣中药产业化、宏昌矿用挖掘装载机、钟南人防防化设备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58亿元、技改投资38亿元。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支持创新创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3个。
壮大骨干企业。认真落实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助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8家。坚持县级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家培训,引导企业创新管理。实施扶企强企工程,选择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帮扶,强化“十强、二十佳”企业指导调度,鼓励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拓,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9亿元。
夯实园区平台。启动开发区新扩区路网建设,完善老区基础设施配套,整理净地1000亩,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建成投产10个,实现税收3亿元,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省级源潭开发区筹建步伐,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税收增长12%以上。完善考核奖补机制,聚焦梅城、黄铺、余井、王河等重点乡镇园区首位产业,推进特色发展,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税收增长15%以上。
推进精准招商。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更加突出专业招商和专班安商,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在长三角、珠三角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国企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合作,以资产重组、股权出让等多种方式开展存量招商,积极探索“总部经济”招商。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在外创业者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更加注重亿元以上项目引进、签约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
(二)提质增效,做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特色发展,注重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壮大特色产业。支持茶叶、瓜蒌、蚕桑等农特产业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推进油茶、中药材、花卉苗木、毛竹等产业规模发展,巩固提升蔬菜、畜禽、食用菌等“菜篮子”工程,新改建特色产业基地2.6万亩。加快茶叶、瓜蒌品牌整合,推进瓜蒌食品认证工作和组培中心建设。实施茧丝绸一体化项目,发展标准化农桑场100个。依托思迈农业、梦香缘等示范园,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等农业新业态。
推进规模经营。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创建农业部高产粮油示范片,建成王河粮安工程、天柱山粮食物流中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推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电商+家庭农场”模式,培育农业产业联合体10个以上。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传统特色产品名录库,加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力度,新增省级以上标准园和示范区2个以上。
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美丽乡村建管机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成果,建立农村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管体制改革。盘活村级集体资源,减控村级债务。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乡镇分类考核机制,引导乡镇错位发展。
(三)整合资源,做优生态,努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天柱山为龙头,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品质、扩容量、带三产,加快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
做响天柱山品牌。放大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启动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实施古生物化石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快入口服务区、地质博物馆、智慧景区建设和茶庄集镇改造。谋划后山旅游快速通道和新索道项目,连通高速、高铁,提高主景区快速通达能力。深化与高端媒体和知名网站合作,拓展国内中长线和俄罗斯、韩国等境外客源市场。提炼旅游宣传口号,推进一体化营销模式,举办特色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天柱山影响力。力争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增长13%以上。
整合旅游资源。成立全县旅游工作领导机构,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编制全县旅游规划,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修编度假区总体规划,出台项目入区管理办法,加快皖文化园等涉旅项目落地。物化历史人文遗存,打造薛家岗、山谷流泉、三祖寺、太平塔等精品文化游线。启动金紫山国家公园创建和浒山湖风景区规划工作,推进板仓、天龙关、黑虎瀑、龙潭河等景区景点连片开发,打造山水融合游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做优官庄德馨庄、槎水慢庄、水吼卧佛农庄、黄铺美丽乡村集群等乡村旅游景点,创建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家以上,打造环天柱山和国省道沿线乡村旅游集聚带。实施白马潭、程长庚故居等达景道路工程。争创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2家。
提升生态优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争创国家和省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10个。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12个,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实施省道253沿线绿化提升工程。推进竹进松退、阔进针退,启动环天柱山林相改造。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规范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电鱼药鱼、非法捕猎等破坏生态行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化工等重点行业监测监控,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关停并转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石材开采加工企业。
完善服务配套。升级改造星级饭店,培育扶持龙头旅行社,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旅游工艺品开发,争创国家和省级旅游必购(特色)商品。提升景区景点服务功能,完善旅游停车场、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继续实施“新网工程”,健全农村商品流通和“放心肉”体系,新增限上企业10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等新型业态,推进“和沐生活”、“供销e家”等电商进农村,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亿元。加快汽车、农产品、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用足用活住房公积金。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升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四)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做优规划,做强特色,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打造魅力城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城南新区、二中片区城市设计,编制城市水利规划。畅通城市路网,启动纬一路二期、经二路一期等工程建设,打通东环北路和皖山路,分步拓改桃园南路。实施活水工程,规划潜水“十里绿道银滩”湿地公园建设,建成二乔公园一期、梅河滨水景观工程和金家河排涝泵站,建设皖水水厂、潜水六公堤拦河堰、滨河公园三期工程和舒州大道北段污水管网,启动雪湖公园前期工作和皖国西路易涝区域综合治理。完善城市配套,建设车驾管中心和2个生态停车场,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天柱菜市场,规范管理彰法山、金源、零碑菜市场,加快劳动力和拆迁安置房建设。整治绿化南外环、皖国东路、天柱山路、风情大道等环城道路,推进路面黑色化改造,美化提升“大外环”。
建设美丽镇村。扎实推进源潭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和黄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加快移民安置点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治脏、治乱、治污,完成1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整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建成34个省中心村和16个市、县中心村。
深化文明创建。推进省级文明县和卫生县城创建,确保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以“三治三增三提升”为抓手,扎实开展规划提升、整洁、畅通、拆违、绿化提升和出口整治“六项行动”。建立高位指挥、运行流畅的城市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管平台。加强公交、出租车和农村客运班线管理。强化城乡禁违工作,加强县域主干线两侧、重要节点区域规划控制。加大“三线三边”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力度,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卫管理机制。加强棋牌室整治和文化市场监管,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开展道德模范、“潜山好人”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提升城乡文明水平。
(五)交通先行,外联内通,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重点项目投资55亿元以上,筑牢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基石。
织密“交通网”。全力对接高铁高速,积极争取阜景铁路、“三山”城际等重大项目和岳武高速东延线途经潜山并设出入口。配合实施合安九高铁建设,完成县城至高铁站快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平改立”铁路道口10个。加快交通干线建设,完成253省道梅城至源潭段拓改工程,推进105国道、361省道改建工作。打通县乡交通网,建成兜儿寺大桥、利民大桥并启动连接线建设,推进053县道复建、余龙路二期、陶湾渡改桥等工程,拓改升级黄柏-龙关、黄铺-古井、平桥-痘姆、县城-油坝、官庄-大水、万全-大港河等县乡道路,加宽改造老村级道路150公里,硬化撤并建制村路面100公里。
构建“水利网”。配合实施下浒山水库工程,推进源潭、黄柏等移民安置点建设。加快皖河综合治理和万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完成梅城、油坝小农水项目和黄柏河山洪沟治理,改造提升小型水利工程2972处,除险加固水库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平方公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质量。
提升“电力通信网”。配合推进安庆第三座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建成110千伏梅城变,开工建设110千伏柳林变。完成35千伏官庄变、王河变等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光纤到户和宽带乡村工程,扩大4G覆盖范围,新铺设光纤入户端口3万户,实现县域光纤全覆盖。
(六)精准扶贫,改善民生,打响脱贫攻坚战。强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全年脱贫1.9万人,15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1.08%。
创新扶贫机制。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抽调专人,成立专班,按照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精准”要求,建立扶贫对象及需求、目标及时限、措施、责任“四项清单”。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驻村帮扶三项制度,深化推进、督查、约谈、考核四大机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
多方脱贫增收。制订扶持产业政策清单,大力实施光伏、旅游、电商等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培训、社保兜底等工程。在13个乡镇、20个安置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推进小额信贷试点,在6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和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100公里。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实现雨露计划资助贫困生全覆盖。
着力改善民生。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供养和特困群众救助工作。完善乡镇敬老院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模式。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覆盖面。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设公租房616套,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完成就业创业培训1.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9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8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七)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加强财政金融保障。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创新财政金融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统筹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实事工程、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设立奖补专项资金、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3个“亿元资金池”,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续贷过桥,支持“高、新、特”初创期企业发展和企业上市、挂牌。加强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建成2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村干基本报酬补助水平。
创新金融服务。深化金融生态县建设,依法规范担保、小贷公司发展,依法妥善处理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问题,推进“4321”政银担合作和“税融通”业务落地,提升续贷过桥资金周转率。加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季度考核,强化财政性资金银行存款竞争分配,开展专题银企对接活动,力争新增贷款10亿元。
拓宽投融资渠道。整合政府投融资和金融工作力量,加强政府投融资工作。抢抓中央和省市各类政策机遇,强化职能部门责任,用好1000万元政府性重大项目储备申报专项资金,建好重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储备库,全力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强化与国开行、农发行合作,积极争取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和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大力推进PPP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加快华业香料主板上市、卫康制药股改上市进程,力争3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企业直接融资3亿元。
(八)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文体事业。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加快城区学校扩模增容,缩小城乡中小学校际差距。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特教学校达标升级工程。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建设弹腔等非遗传习基地,建成13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实现农村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全覆盖。
深化卫生计生服务。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计生资源,积极创建省级综合医改示范县。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推进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消防安全监管。开展“铸安”行动,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加强诚信守法教育和网络舆情管理。启动“七五”普法,建设法治潜山。
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强化市场价格监测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编纂《潜山年鉴(2013-2015)》。迁建县殡仪馆,提高乡镇公益性公墓入葬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认真做好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保密、档案、烟草、盐务、地震、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政府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努力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
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原则。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生命线,政府系统必须尊法、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谋事办事,依法尽职尽责,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终身责任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严格执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乱为、法定职权全力办。
始终把创新实干作为第一要求。加强政策学习研究,坚持用新思维破解难题、用新举措推进发展,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市内争一流、省内争位次、行业争先进。实行目标引领、问题导向、项目推动和责任包保,确保工作执行有力、项目落地有声。建立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刚性约束,加强考评结果运用。下大力气精文减会,干在一线、拼在一线,全力解决产业发展、项目推进、要素保障中的困难和问题。
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准则。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性投资、国有资产、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和审计,严查严惩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坚持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接待,完成公车改革。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整治懒政、庸政、怠政,打造勤勉敬业、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始终把便民利民作为第一宗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企业登记“一表制”、基建项目“一费制”、审批办件“一站式”。完善县乡村三级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网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视频会议系统使用率,方便基层,服务群众。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资源向农村倾斜,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我们将办好8件实事:
1、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实施20个贫困村、2000个贫困户光伏扶贫项目。
3、实施50公里乡村道路畅通工程。
4、复建程长庚、张恨水故居。
5、完成幸福河综合治理项目。
6、建设二中片区莲花路一期工程。
7、实施县三中和梅城中心小学布局优化、资源整合。
8、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规划展示馆和剧场“四馆一场”建设。
各位代表,潜山,人杰地灵;潜山,山好水甜;潜山,大有希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兴潜,实干兴潜,共同谱写美好潜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