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步入加速运营阶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也对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有效提供政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等手段,建设基于网络的政务信息发布新平台、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在线政务服务新通道。
现状:“塔基”坚实 基层政务微博是生力军
2014年,我国政务微博保持稳定发展。截至2014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30103个,较2013年年底增加近3万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94164个,公务人员微博35939个。
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党政机构微博和公职人员微博分布情况分别如下:江苏省政务微博总量位居全国首位,达到10025个;河南省政务微博总量位居次席,有9665个;北京市政务微博数量为9506个,位列第三。政务微博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仅江苏省政务微博过万,河南、北京、广东、浙江、四川、山东、陕西7个省(市)政务微博总数都超5000个,上海、湖北两地政务微博均超过4000个,分列开博总量的九、十位。西藏、青海两省(区)政务微博总数位列倒数第一、第二,政务微博均未超过千位数,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省部级及以上机构的新浪政务微博数量达到191个,约占全国政务微博总量的0.15%,其中政务机构微博143个,公务人员微博48个。作为国家级的政务微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4年表现抢眼,“@最高人民法院”获得近千万粉丝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获得420多万粉丝关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层政务微博依旧是“生力军”,县处级以下微博总量达到111743个,约占全国政务微博总量的85.59%,其中政务机构微博78448个,公务人员微博33295个,这充分说明基层政务微博是支撑全国政务微博发展的基石,是政务微博生态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全国94164个新浪政务机构官方微博的部门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党政宣传系统微博数量高居第一,团委系统微博紧随其后,公安系统微博位列第三,以上3个系统的政务微博总量均已过万,而司法系统微博总量达到7611个,它们成为政务微博中的“第一梯队”。政务微博开博总量排名前十的部门分别是:党政宣传系统、团委、公安、司法、医疗卫生、旅游机构、工商税务、交通系统、市政系统、招商系统。
案例:创新服务 亲切实用接地气
2014年,各级政务机构利用微博进行政务公开,真正把微博作为推进工作的一个崭新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尝试、探索、创新内容形式。很多基层政务微博成为全国政务微博发展的基石,把许多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真正做到了“线上沟通、线上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利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全国四级法院微博开通率达到了90%以上。“@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开通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开通微博,而是真正利用新媒体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不断深入。从2014年3月起,“@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多地法院发起“法官时间去哪儿了”“带着微博去执行”“法庭印象”等微直播,实时呈现基层法官一天的生活、工作全貌,让公众了解法官个体、树立司法威信。数据显示,“法庭印象”话题微博的讨论量为9.9万次,阅读量为2.1亿次;“带着微博去执行”的微博讨论量为9.7万次,阅读量为1.7亿次。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还率先开通了新浪微博粉丝服务平台。在其私信对话底部菜单中,整合了各类法院公开信息查看渠道、法院媒体资讯、沟通服务功能,方便为微博粉丝提供一站式服务。
“@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成为首个粉丝突破1000万的政务微博。它借助新媒体平台,将一线民警真实的工作情况介绍给网民,在网上塑造公安亲民、勤恳的工作形象。2014年5月25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发布了一组反恐维稳一线民警蹲地吃盒饭、席地而睡的照片,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许多网民为此动容,“向一线反恐维稳人民警察致敬”。在重大事件当中,“@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不失声、不失语,体现出一个公安微博的责任和担当。
此外,各级政务机构利用微博做好政务服务。“@微言教育”将教育咨询做在指尖,交通系统微博将路况信息、出行提示实时播报,气象系统微博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服务。
现阶段,我国政务微博发展已经步入务实运营的阶段,需要坚持以服务民众为宗旨,充分利用微博打造移动服务窗口,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政务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透明务实、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
趋势:升级功能 打通网络问政“最后一公里”
2014年,通过微博热议时事、表达观点、互动社交成为众多网民的生活常态。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则助推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创新政务服务。如果说权威消息的发布迈出了官民互动的“最初一公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打通了网络问政的“最后一公里”。2015年,我国政务微博运营将朝着“信息发布+政务服务”的路径不断前进。
政务微博将成重要信息发布源头。2014年,许多重磅消息、权威声音均由政务微博率先发布,政务微博为政府增加了一条处理突发事件的渠道。7月31日晚,“@平安北京”微博通报张默等3名演艺界人士吸毒被抓。12月14日,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北疆法声”连发32条微博通报呼格吉勒图案复查进展情况。从政务微博的发展可以看出,信息公开的力度开始加大,官方与网民互动增强,在重大与突发舆情中,政务微博信息公开越来越迅速,逐步成为事件通报的第一信源。及时、主动发声,使得政务微博逐步获取话语权的主动性,影响网络舆论走势。
“集群化”运营已成为政务微博发展的核心模式之一。然而,一个良好发布厅的构建,显然并非将职能委办微博“拉进入伙”了事,对于网络传播受众,其所关心的是能否在发布厅的平台上取得更高的信息获取效率和更好的政务信息服务;而对于开通发布厅的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来说,如何借力发布厅开展政府职能委办合作、应急响应联动的探索,如何以“开放倒逼改革”,如何使其能联合成群,资源重构,集体发声,是应当关注的问题。
基层政务微博将保持良性发展态势。2014年我国基层政务微博遍地开花,发展趋势良好。除信息发布及服务外,基层政务微博还应加强网络形象建设,通过微博立体化呈现政府形象,成为基层政府机构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此外,随着政务微博运营成熟,仅发布日常信息显然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基层政务微博要加强发布职能和服务职能,“上面千条线,基层一针穿”,目前,已有一部分基层窗口行业在通过微博大胆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服务职能的升级。同时,建设亲民政府是本届政府的重要目标,微博则成为基层政府机构和民众沟通的重要通道。
政务微博将与媒体微博“同频共振”。2014年,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相互支撑提高议程设置能力。政务微博对当地网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媒体法人微博善于设置议题,双方合作,定期推出“微博联播”话题,有助于放大社会正能量,共同为建设一个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而相互扶持与鼓励。未来,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联合设置议程、“同频共振”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可以不断实现创意互动、信息共享、评论交流,同时避免内容同质化。
此外,2014年,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务微博开始邀请知名网友地方行,构建起政务微博与网络名博的对话通道。党报和国家电视台作为宣传战线的“阵地战”代表,权威性强;社交媒体诉诸大众,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国民新生代,开通了官民互动的“直通车”。
政务微博微信谋求“双微联动”。2014年,政务微博保持稳定发展,政务微信方兴未艾。微博作为信息平台具有强媒体属性,一直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而微信是服务平台,侧重服务属性,为政府便民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息公开与便民服务融合,能够增加用户黏性。这两大产品在功能上的打通、互补使政府部门可以在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两大核心工作中并驾齐驱,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在让政务公开实现信息有效触达的同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打造公众服务的全新理念,并最快发现舆情,处理网民需求,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齐头并进,能为公众提供问政新渠道,会显著降低公众咨询、投诉和建议的成本,有助于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政务微博与微信实现“双微联动”,能进一步提升党政机构的互动、服务水平。
政务微博考评机制将更加成熟。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务微博群里仍存在不少“僵尸微博”,更有政务微博为了让数字“好看”,不惜“刷粉”“刷评论”“刷转发”,但着实让自己“蒙羞”,政务微博在加强自身建设时要重数量、重质量,但应以客观真实为前提。在自身考核方面,应将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并将考核落实到日均发博数、粉丝增长量、办事数量等,建立合理的政务微博绩效考核体系,赏罚分明。
(本文节选自《2014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报告》,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