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系列评论之一
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我省要坚持以大别山地区、皖北地区和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区域为主战场,强化要素支撑,落实帮扶责任,拿出过硬举措,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步伐。大别山地区要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体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此前,我省已实施《安徽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强化对大别山片区政策支持力度。而大别山片区抓住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机遇,扶贫开发站上了新高度。今年,岳西县在全省率先“摘帽”。下一步,要吸取好经验、好做法,乘胜追击,攻克贫困堡垒。
皖北地区人口多、底子薄、脱贫任务重。推进皖北地区脱贫攻坚,“两基”建设要先行。要加大对皖北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夯实皖北地区发展基础。要结合皖北地区实际,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模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和其他贫困地区相比,行蓄洪地区不仅存在脱贫任务重的共性问题,更存在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等个性问题。淮河及其支流流经的行蓄洪区和洼地,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区域性贫困带。要按照“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的思路,严格控制行蓄洪区人口规模,实行渐进式搬迁,将现有村(庄)台和保庄圩分批次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要立足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截至目前,沿淮行蓄洪区共实施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5万多个,下一步,要注重健全主体带动机制,以发展各类带贫主体和平台为依托,组织贫困户参与规模经营,增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集聚各类要素,支持攻坚深度贫困。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图地区。进一步调整优化投入分配结构,加大对深度贫困县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等支持力度。落实好省级财政新增扶贫专项资金50%以上用于深度贫困县的政策。力争每个深度贫困县每年扶贫再贷款规模不低于2亿元,保障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县发展用地需要,对重点项目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加快土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所得收益用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安徽日报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