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释放改革红利惠民生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5.05.2015  07:21

  【原标题】释放改革红利惠民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述评之五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近日,省政府发布《安徽省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修订本)》,进一步减少和下放省级核准权限,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见成效,《意见》特别强调了要深入推进重点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行政体制、国资国企、农村、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经济师王莉莉分析。

  “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加速释放改革红利。”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我省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空间和动力仍然较大,一些全局性、系统性改革将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助力。

  去年以来,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扎实推进,国企、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国家试点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自身改革“三清单、三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改革打的是攻坚战,啃的是硬骨头,坚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根据《意见》,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形成四级贯通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体系,有利于理顺政府、社会、市场之间关系;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先照后证’,实现‘三证合一’,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王莉莉说,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完善监管制度,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在农村综合改革和加大金融支持方面,《意见》释放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支持保障力度的政策信号。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扩大民生投入

  “让人民从发展中分享红利,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吕连生说,发展成果无法惠及广大群众,发展就失去动力、失去意义。转型发展必须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才能应对当前和今后的一系列挑战。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善民生,必须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积极作为、量力而行。虽然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我省仍将保障改善民生放在财政支持的重点,一季度民生支出累计完成975亿元,增长8.9%,高于财政支出增幅0.5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省民生工程累计投入2493亿元,惠及6000多万群众,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改善。今年初,省财政厅研究出台33项民生工程资金筹措办法,采取预拨的方式将部分项目资金提前拨付至市县。目前,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2个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市县,有力推进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等惠民举措落地。

  《意见》提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扩大民生投入,巩固提升民生工程实效。这意味着,要聚焦重点,科学谋划民生项目,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同时,民生工程建设要运用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法,多渠道增加供给,多方式提高效率。

    努力提高就业质量,精准做好各类群体就业

  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就业增加关系发生变化。化解产能过剩、推动转型升级任务加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行业性、区域性失业风险加大;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则带来就业弹性提高,岗位质量提升、智力型岗位激增。

  “就业任务依然繁重,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高度关注,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行业困难加大,尤其是煤炭行业亏损严重,岗位流失加速。 ”王莉莉表示。

  “过去劳动力供大于求,以总量矛盾为主;现在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技工缺、高校毕业生供求不匹配等问题更加凸显。 ”省人社厅就业处处长刘晓燕分析。

  《意见》提出“加强就业失业监测,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这释放出一个信号:我省将精准发力,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解决结构性失业两个重点。 2015年,我省将继续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完善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发布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开发管理办法;推动失业保险在调结构、稳就业方面发挥作用。 “我们制定了帮扶企业政策,继续实施普惠制岗位补贴,提高补贴标准,鼓励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弹性工时、协商薪酬等办法,不裁员或少裁员。 ”省人社厅失业处处长吴志民说。

  “一方面要积极承接质量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刘晓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