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突破,看大工程如何撬动大发展
19.11.2014 18:37
本文来源: 林业厅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为全省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江苏省林业局副局长葛明宏一语道破。
通道绿化,将黄金通道打造成生态廊道
江苏经济快速崛起,得益于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10多年来,新修建的一条条通道,不仅点燃了江苏的经济活力,也激活了江苏的绿色生机。
作为重要生态工程之一,全省先后启动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的重点通道绿化工程。江苏高品质的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中传递开来。
沪宁高速公路是江苏省连通南京与上海两座都市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为打造样板工程,2005年沪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启动后,公路沿线各市分管副市长挂帅监督指导,林业、交通、国土、财政几大部门联手推动,以3年18亿元的高投入,在江苏段248公里的“黄金通道”两侧,打造出一条生态景观优美、行车环境舒适、防护功能显著的高标准生态景观大道,从而推动了全省绿色通道向更高层次迈进。
随后,江苏高速公路的绿化品质不断升级,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一步步拓宽,部分路段从50米拓宽到了100米。
近年来,江苏还将通道绿化与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逐步提升综合效果。2012年,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沿线景观以短短8个月的绿化与整治,将农田、道路、水岸林网和防护林带为主的绿色风景穿插在沿线两旁,将废弃的鱼塘和破旧的房屋等改造成为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及休闲步道。在378公里的生态景观廊道中充分展示了江苏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文化美。
路修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据统计,全省公路绿化率已高达92.7%,其中国道、省道绿化率达97%以上;铁路绿化率超过90%;高速铁路绿化率达95%。10多年来,江苏几大重点通道绿化工程大手笔投入,累计投入上百亿元,作为交通、铁路部门的样板工程推向全国,有效地推动了全省道路绿化的深入开展。
防护林建设,为江河湖海打造生态林网
江苏跨江滨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有“水乡江苏”之称。大江、大河、大湖及海岸线等众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不仅让江苏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使江河湖海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为绿色江苏生态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战役。
2009年,借力沿海大开发战略,沿海防护林建设二期工程全力推进,江苏加大了行政推力和财政支持,加快了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为主体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力度。如今,沿海海岸基干林带已基本合龙,最宽处超过100米,台风造成的灾害明显降低,沿海的自然风光大幅提升。
太湖蓝藻事件,引发了政府对沿湖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高度重视。在太湖水治理的同时,更致力于太湖流域的生态治理,省级财政投入2亿元的苗木补助资金,环太湖1公里范围内营造了高标准的生态防护林。近年来,已完成综合治理封育造林45万亩,沿湖生态及景观面貌得到有效改善,恢复了太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
沿江景观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建设成果也十分突出。通过重点实施生态廊道、生态斑块等绿化工程,江苏加强了流域生态防护林建设。10多年来,共造林绿化62.3万亩,沿江地区逐渐实现了树种多样、生态平衡、风景秀美、功能齐全的绿化目标,大幅提升了沿江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江苏有大小河流150多条,绿色江苏建设实施以来,全省流域性河道绿化长度占总长的90%以上,通过水质净化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护岸林等建设,淮河、京杭大运河、通榆河等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修复。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水域的保护,江苏还在不断发力,江河湖海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将是江苏当前和未来推进的重点工程。
山体复绿,把困难地变成主战场
为破解土地资源受限的尴尬局面,江苏把全省丘陵山区、低洼滩地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困难地,划为绿色江苏建设的主战场,通过实施丘陵岗坡植被恢复工程,取得了一个个突破。
常州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成为全省的典型。在新北区孟河林场境内的黄山矿区,共有废弃露采矿山采石宕口14个。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山体支离破碎,大片裸露的岩石斑驳陆离,不仅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且存在着地质灾害的隐患。
2007年,新北区财政投入资金4000万元,启动了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程。两年的整治,换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弃的矿山变身成为景色宜人的城市后花园。通过对1200亩山体的综合整治,破损的山体和废弃地重新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得以控制,区域生态调节功能得以加强,黄山矿区的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自然优美的风光,吸引着一大批城市居民前来游玩,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如果说矿山复绿是一种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的魄力,那么石山造林则体现出另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
曾被称为石头城的徐州,有几百座石质荒山几乎寸木不生。为了彻底扭转恶劣的生态环境,徐州林业人反反复复地研究和尝试,一步步“攻破”,基本将全市的石质荒山变成了座座青山,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最终变成了一座宜居之城和国家森林城市。
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是绿色江苏建设最难的战役之一,但在江苏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取得的可喜成果让人备受鼓舞。据初步统计,绿色江苏建设启动以来,江苏共实施丘陵岗地植被恢复造林工程95万亩,基本建立了稳定、优质、高效的丘陵岗地森林生态系统。
村庄绿化,打造美丽乡村用绿色提升
一直被视为绿色江苏建设薄弱环节的村庄绿化,在2007年迎来了转折。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村庄绿化工作的通知》,并启动了绿美乡村建设工程,短短几年建设,江苏农村绿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原本普遍存在的“只见房子不见树”的村庄,逐渐转变成了“白天不见村,晚上不见灯”的绿色乡村。
旺山村就是苏州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通过生态和观光结合发展,全村大力发展茶叶、花卉苗木、葡萄、银杏和蔬菜五大基地,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林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如今,村庄的面貌变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全村林木覆盖率超过60%,旺山村也成为全市的生态自然型示范村。
苏州十分重视农村绿化,市政府连续7年投入40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树立了一批典型。通过示范带动,全市农村绿化建设快速推进,打破了长期以来城市发展快速、农村发展缓慢的局面。
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再次助力,将村庄绿化列入新一轮农村六件实事工程,开展了以增加整体绿量、提高绿化档次、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绿色村庄建设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江苏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引导建设100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各地从实际出发,平原风光型、田园水乡型、历史文化型、特色产业型、休闲旅游型等不同特点的建设模式纷纷展开。
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在加快村庄绿化的同时,推动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江苏村庄绿化工程已建设绿化合格村7747个、绿化示范村3613个。
大工程的带动,让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更好,沿路的风光更美。在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动植物资源和湿地保护工程、高标准农田林网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共同推动下,绿色江苏“一区二带三网四片多点”规划相继落地,绿色江苏变得日益丰美。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9.11.2014 18:37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