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芜湖“通草画”的神秘面纱(图)

08.04.2015  13:00

 毛艺涛创作的通草画《孔雀图

  毛艺涛正在制作通草画《菊花

  芜湖铁画、堆漆画、通草画被称为“芜湖三画”,是江城引以为荣的文化传承。这当中,人们较少接触的通草画,如同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独特的创制过程鲜为人知。毛艺涛,是目前芜湖具有代表性的通草画高手。近日,记者走进他的工作室,带您了解通草画这一“低调”的艺术,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植物用来做画纸

  毛艺涛的通草画工作室,位于银湖小区一间地下室内,十分僻静。这间不过几平方米的小屋内,除了摆放床、桌凳、电视等生活用品外,剩下的空间全被通草画作品所占据。“你看这一幅,就是早期流行的作品式样。”毛艺涛向记者介绍通草画的历史,就从墙上一幅简约的人物画说起。记者看到,那只小巧的相框里,是一位清末女子的全身像,画面色泽饱满。“那时都是在通草片上直接作画,不过限于切割的树茎尺寸,通草片都较小,所以当时少有大尺寸的作品。”毛艺涛说,在19世纪初,广东一带有人把通草的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通草画成为市井风情故事和习俗的载体,融合了中西风味,当时主要用于出口。

  通草,又称通脱木,是一种植物,为何会用它来创作艺术品?为了让记者有直观印象,毛艺涛拿出了“原材料”——通脱木的茎髓,一根根直径约两厘米、长约十多厘米圆柱形的白色物体,拿在手里,质地轻盈,感觉有些像泡沫。“把这些茎髓手工剖削成的切片,一片片薄而半透明就是通草片”,记者看到,通草片不大,有些脆,很容易断裂,但在上面绘画,纸面会呈现绸缎般的质感,色彩亮丽。容易着色、经久不褪色,是通草画的特质。毛艺涛说,他平常创作所用的原材料都从网上购买,大部分都来自贵州。

  纯粹的手工技艺

  说通草艺术品是纯粹的手工艺品,一点也不为过。毛艺涛创作起来,一坐就是半天,只看到他双手灵活操作,听不到一点声响,“我习惯把电视机开着,有点声音,不然会太安静了。”毛艺涛笑着说。目前,他主要创作通草浮雕和通草花,这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通草艺术品。当天,毛艺涛正在制作一朵粉色的菊花,手工的细腻程度只有亲眼所见,才能为之惊叹。首先,要将通草片染色,晾干后,剪成花瓣大小的纸片,这时可不是上手就做,而是每一小片都要在湿布上沾取适度的水分,再揉捏成花瓣的形状。“因为通草片很脆,吸取点水分能变得有韧性,才好塑型”。毛艺涛说,做一朵菊花,需要手工捏两至三百片花瓣,这得花3到4天的时间,而一个菊花盆景,需要四、五朵花,做完则需一个月的时间,可见工序的考究和对耐性的考验。

  除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工作室常见的就是浮雕作品,都被镶嵌在画框内,篇幅较大。孔雀图,是毛艺涛曾经的参展作品,画里孔雀的羽毛洁白丰满,骨骼凹凸有致,栩栩如生。“这类浅浮雕,是通草片一片片堆积上去,进行裁剪、粘贴,做成立体造型。”毛艺涛说,仅是一片孔雀羽毛,他就要用剪子将通草片剪上数百刀,一根根细如丝。

  期盼早日回归大众视野

  说到传承通草画,毛艺涛坦言自己也是“半路出家”。因为传承人越来越少,这一艺术几近消失在芜湖人的视野。为了响应政府发扬传统工艺号召,两年前他开始接触通草画。“没有师傅教,都是靠自己自学,一点点摸索”,毛艺涛虽是美术科班出身,但在完全陌生的领域里,他也长时间处于失败中,直到去年,才做出了自己认可的作品。可不得不承认的是,通草艺术目前仍处境困难,难走向市场。毛艺涛说,一方面工艺繁杂,学艺者、传承人少,另一方面其手工赋予的价值,很难在市场上获取相应的价值。

  “目前自己的作品,多是在圈内交流,也没有走入市场。”毛艺涛说,抢救、保护、传承、推广通草画,一定离不开政府的多方面扶持,仅靠一人之力也难以为继。对他自己而言,既然选择传承通草艺术,那就要付出全部精力,将它做到最好,“扬州通草以花卉闻名,福建擅作浮雕,我希望能集各家之长,做出有自己特色的通草作品,”毛艺涛坦言,目前他的业余时间全都投入在创作上,但愿通过他的坚守和努力,能让芜湖通草画逐渐回归大众视野,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精湛的艺术。(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