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网络管理能力 激发网络舆论正能量

22.04.2016  08: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同时也给舆论治理与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网络舆论工作已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因此,不断提升网络管理能力,持续激发网络舆论正能量,是适应形势发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新闻舆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敏感地带,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此,我们必须把不断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首先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针对改革攻坚、对外开放、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等,引导理性发声与建设性表达,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其次,要加快培养具备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和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及网络操作技能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着力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与水平,在应对重大网络舆论事件时,既善于作为,又态度坚决、敢于交锋,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不断提高网络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第三,要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主流舆论矩阵,实现网上网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百姓期待的“同频共振”,巩固和拓展党的新闻舆论阵地。

  二、提升媒体融合的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就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新闻生产要素的共享融通,打造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优势,不仅要掌握新媒体技术,还要有互联网思维,在加强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快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创新业态,构建新的传播能力与传播体系,早日推出具有集成创新与全媒体特色的新闻产品。其次,要实现主流媒体与社会媒体之间的沟通,消除信息隔膜及不对称现象。当前,“多微联动”已成为移动政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即政务微博携手媒体微博、名人微博、政务微信,有了更多的默契与一致。“多微互动”也是一种融合创新,它能有效弥合“信息鸿沟”,提升“移动政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信息发布与事件发生同步,民众情绪疏导与事件处置时效同步,媒体评论解释与党和政府舆情研判同步,顺应网络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形势变化。第三,要在媒体融合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凝聚舆论共识。如在内容创新上,主流媒体通过设置议题来反映网民热议话题,相关部门加强与网民互动,官方以平民化元素和新颖表达来赢得网民认可,这些举措往往能促进网络舆论共识度不断提高。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央视新闻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5”中,“”“互联网+”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互联网+”“亚投行”“习马会”“四个全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入选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众对社会发展的感受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的高度契合。

  三、提升网络舆论的治理能力

  截至2015年底,我国仅手机网民规模就达到6亿,成为世界第一网络大国。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当前我国的网络信息传播整体上是自由的、开放的,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绝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的错误言论与思潮在网络上泛滥。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网络舆论的治理能力,打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空间。首先,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原则,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严格网络执法,提高网络管理法治化水平。网络舆论治理既不能阻碍网络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舆情所挟持,必须用法律与道德来规范公民的网络行为,明确公民在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中的责任和义务,对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要加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网络舆论应对与处置能力,打造“快速反应力量”,并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网络舆论传播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网络媒介从业人员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做称职的“把关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增强网民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自律水平,促使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双方形成合力,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压缩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传播空间。第三,要建立一套制度化、系统化的网络舆论治理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测,强化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的过滤与跟踪检测,搭建基于网络搜索、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之上的监测综合技术体系,实现网络舆论管理全覆盖。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方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