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三会、四提、五变”为抓手 推进争先进位工程

25.08.2015  23:52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厅“争先进位工程”活动要求,切实增强审计人员“会查、会写、会讲”能力,奋力推进“提面、提能、提质、提效”和“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公开、变自审为互审、变盲目审为重点审”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应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改革总要求,积极引导,加快创新,确保审计工作在转型升级中争先进位。

一、培养“会查、会写、会讲”三会人才,在队伍建设上争先进位

(一)在“会查”上下功夫,强化审计干部的业务能力

注重审计干部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同时不定期开展审计专题培训活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法,邀请纪检、国土、招标、财政等专家和市局业务骨干来进行授课培训,积极向上级机关争取各种学习培训名额,为审计干部学习新知识、新思维、新技能提供机会。在审计现场实施过程中,审计组长可以结合不同的审计对象,针对具体的审计业务,进行专项的指导,同时督促大家进一步深入审计一线,摸清第一手资料,熟悉关键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精确查问题,能够查到问题。

(二)在“会写”上下功夫,强化审计干部的组织能力

通过购买审计、写作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开放图书阅览室,定期向审计人员推荐必读文件和书目,邀请专家对审计人员理论学习、审计文书写作等方面给予检查和指导,促进审计人员审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尽快提升年轻审计干部审计报告撰写水平,该局实行审计实务导师制,“传帮带”青年审计干部,指导他们撰写审计报告,帮助他们分析不足、找出原因、总结提高。同时结合年初制定的审计信息任务数,该局出台相关奖惩措施,鼓励大家要勤于归纳总结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多写、多投。

(三)在“会讲”上下功夫,强化审计干部的表达能力

审计不单要业务能力强,更要学会跟人沟通,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把各方观点集中到提升审计项目质量上。在召开的审计业务会议上,应要求所有审计干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发表意见。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多交流并留有询问笔录。在一些春训等培训中推陈出新,鼓励各股室、二级机构业务骨干就本部门主要审计业务开展讲座与其他股室互动交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做到敢讲、会讲。

二、紧扣“提面、提质、提效、提能”工作目标,在履职尽责上争先进位

(一)在“提面”上创新,不断提升审计覆盖面

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在审计项目总体安排上,突出对重大政策落实、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一是围绕财政资金重点,聚焦政府投资焦点,抓住民生环保热点,突出干部履责特点,科学整合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扩大审计覆盖面。二是不断健全利用中介机构开展投资审计制度,规范管理中介机构投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实现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三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村级财务审计,摸索村级财务审计新模式,提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审计全覆盖,不能留死角、留盲区。

(二)在“提能”上创新,不断提升审计能力

一是通过师徒结对方式,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目前,本单位80后年轻人共有14人,通过师徒结对方式,实现对年轻人“提能”,通过长时间的传帮带,年轻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实务导师在传授审计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弥补因年龄原因而造成的不足,师徒双方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二是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要经常给年轻人出题目、提要求、指路子,搭梯子,定扳子,鼓励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在审计项目中大胆尝试创新,能够迅速实现从“门外汉”到“业务能手”,从“一专”到“多面手”的转变。

(三)在“提质”上创新,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狠抓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一是严格内控,向管理要质量。对所有审计项目进行倒排工期、时点管理,绿红黄“三色”督办实施进度,严格实行审核、复核、审理三级质量控制。二是强化整改,以成果强质量。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执行审计决定,针对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制订方案,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积极整改,使审计结果得到充分利用。三是注重奖惩,用激励保质量。通过表彰、宣传等方式,形成以质量为先、以质量为重、以质量为本的工作氛围,以质量衡量工作成果。

(四)在“提效”上创新,不断提升审计效能

在项目的组织方式上,实行全市审计“一盘棋”,对全省、全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全力推行“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模式开展审计,集中优质资源,重点突破关键事项和重要问题;在项目的实施方式上,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尽可能对各业务领域审计项目进行统筹整合,切实做到同步安排、协同实施、共享成果;在力量的配置上,积极借助内部审计、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参与审计,切实缓解人少事多压力,提升审计效能;在手段的优化上,扎实推进金审三期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强化信息化条件下联网审计的“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模式。

三、坚持“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公开、变自审为互审、变盲目审为重点审”为着力点,在转型升级上争先进位

(一)变压力为动力,解决审计队伍精气神不足的问题

与其叫苦叫累,不如埋头苦干,尤其是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作为,奋力进取。通过测评打分、量化考核,对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列入局或中层领导的后备力量予以储备,对审计项目完成好或审计方法有所创新的人员给予奖励,有重大突破的项目给予重奖。对未能按审计计划或审计方案完成任务的项目给予扣分,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对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进行离岗查看,实行末位淘汰。通过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增强了审计干部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干部既感到今后工作的压力,又使压力转变为努力工作的动力,进而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变被动为主动,解决责任划分模糊、审计知晓度不高的问题

一是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揭露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解决问题产生根源,有效并及早地纠正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免疫"。二是充分发挥"审、帮、促"作用,积极接受部门和单位"体检"邀请,对其单位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检查,引导部门和单位增强主体意识,及时地发现问题,自觉地改正问题,主动地防止问题,最大限度地不出问题。三是不断扩大审计宣传,着力提升审计形象。通过积极为审计对象服务,开展审计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使审计工作倍受全社会的关注和理解,审计影响逐步扩大。

(三)变封闭为公开,解决审计影响不足、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积极办好审计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网,搭建审计公开平台。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多渠道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审计项目立项调研,听取公众意见。实行审计公示制度,在每个审计项目开始前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听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将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及时进行公开,扩大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四)变自审为互审,解决审计资源缺乏、审计引导作用不足的问题

现在正在探索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要求“大兵团作战”,要加强互审,着力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要积极整合多方面审计资源,探索吸收被审计单位人员参与审计项目,通过互相审,解决审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还能切实增强他们的财经法纪意识。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就应该要求被审单位先行自查,并向审计组出具自查报告。对有内审机构的单位,与内审人员积极沟通,查阅内审报告,使内审人员配合政府审计。

(五)变盲目审为重点审,解决审计力度不大、深度不够问题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围绕中心和大局的基础上,确定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方向目标,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抓住重点部门、领域、环节,揭示重大违法违纪等重要问题,坚持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瞪大“火眼金睛”看住公共资金,深化财政审计,加强民生审计,推进生态文明审计,加强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坚定不移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发挥好审计监督反腐败“尖兵”和“利剑”作用,当好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当好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督察员”,当好经济发展“安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