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秋局长在《中国医药报》发表署名文章——推进智慧监管 构建食药安全科学治理新格局
2016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实施风险分级监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在保持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的一年,安徽省局将紧紧扭住“监督执法”这个核心,按照“严防、严控、严管”的要求,全力推进智慧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抓机构队伍建设 着力提升监管能力
深入推进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安徽省局出台的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方案,体现了中央关于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精神,是畅通食品药品监管“最后一公里”的切实举措。各地确保将标准所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把人力、物力向基层所倾斜,确保软硬件建设尽快达标,到2017年底,基层所标准化建设率要达到70%以上。
继续开展监管大培训。在连续三年监管队伍大培训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从培训方案制定、实施、考核、效果评估到经费保障等方面认真总结培训工作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每个监管人员建立培训档案,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提升培训效果。
探索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是大势所趋,安徽省局总结完善现有检查员制度,充分吸收现有检查员选取、管理、使用等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加强顶层设计,争取有利政策,积极推进安徽食品药品专职检查员队伍建设,做好与国家政策的对接。
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抓紧完善药品进口口岸申报的相关准备,迎接增设药品进口口岸评估考核。积极实施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推进区域性县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快提升县级检验检测能力。
稳步实施食品安全民生工程。省局将民生工程仪器设备县区自行招标调整为全省统一招标。完善管养机制,将食品检验室的后期运行维护费用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强化考核,将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年度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考核、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指标。
抓智慧监管 着力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现有食品药品许可办事系统,统一建立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网上服务平台。完善行政执法平台,推广应用移动终端现场执法和即时数据上传,推动执法过程痕迹化、数据电子化。集中力量建成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各类业务系统数据,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冗余等问题,实现“审”、“批”、“查”部门间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推进“大数据+监管”,强化对各类数据的分析研判,形成风险和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实施监督检查,提升监管的精准性。
深化风险分级监管。风险分级监管作为全省监管工作的重大创新,国家总局、省委省政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省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顶层设计,细化工作安排。探索推进“风险分级监管+双随机”模式,在开展分类检查过程中,融入“双随机”的机制,使监督检查的精准性和公平性、有效性结合起来。
强化监督执法。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围绕“一大两小三重点”加强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衔接,加强上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监管。突出抓好餐饮业食品安全,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顺应群众需求,开展“放心肉”、“放心鱼”、“放心蔬菜”市场或专柜建设。加大飞行检查力度,提高飞检的效果。
高度重视案件查办。必须贯彻“最严厉的处罚”要求,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尤其是大要案的办理,该吊证的坚决吊证,深化行刑衔接,该移送的严格移送,严惩重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抓好风险排查和应急管理。要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把主要精力放在风险排查、风险预防、风险管控上。要按要求向社会全部公开抽样检验结果,公开不合格产品处置情况。
强力推进社会共治。充分发挥食(药)安办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食药安委成员单位的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
抓规范监管 着力服务“五大发展战略”
严格依法行政,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强化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坚持依法办事、于法有据。争取尽快出台《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
加快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做好政策服务。强化技术支撑,充分发挥药检院、审评认证中心技术力量的作用,发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联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方面的服务。开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优先服务渠道,对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申请和核查予以优先办理。
深化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积极会同卫生计生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将“两票制”的执行情况纳入飞行检查、日常监督检查,保障“两票制”改革见实效。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2月9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