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重一创”,振兴实体经济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全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振兴实体经济。如何落实好这些要求,确保以坚持“三重一创”为引领,即在全省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组织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制造强省建设?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
如何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规模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既是我省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长期任务。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与产业处处长王尚改说:“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大规模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两手抓’,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可以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瞄准技术前沿,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
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份相比,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抓紧补齐产业短板。 “2017年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和‘三重一创’工程为抓手,突出龙头企业引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撑项目落地等关键环节,大力培育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和未来型产业,不断做大增量。 ”王尚改说。
对于传统产业尤其是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业占比近70%的我省来说,必须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置于十分重要位置。 “没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无以建构我省现代产业新体系。 ”王尚改认为,要继续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大力开展“互联网+”制造行动,加快传统产业尤其是家电、汽车、建材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如何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
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全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既是我省产业发展短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经济处处长凌宏彬认为,要推进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水平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凌宏彬说,要加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转变,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加快发展文化、休闲、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尽快搭上‘互联网+’快车,形成一批新的服务业增长点。 ”凌宏彬认为,我省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服务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智慧旅游、健康云服务、电信增值、数字多媒体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网络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定制式、便利化服务。
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关键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我省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近年来,我省现代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一定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 “粮食连年丰产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较强韧性和较大回旋余地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深化农村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为我省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张延明认为,要确定主攻方向,发挥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基础,把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等水平,提高农业生产适应市场能力。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我省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家、省级龙头企业达319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7家,但落后于河南、山东等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意义重大。 ”张延明建议,以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加快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紧密型经营主体联盟。整合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构建集科研、种养殖、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多元主体、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紧密型利益共同体。 ”
强化政策保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延明建议,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优势基地、农产品加工集群、品牌培育和三产融合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