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遇见“大数据”——安徽探索移动互联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纪实
近年来,安徽省气象局以基本气象数据库、物联网数据和网上涉农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开展大数据分析,搭建了农业大数据技术集成与分析平台,以及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农业气象直通式服务和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创新移动互联服务手段,积极探索利用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服务。
获取海量数据夯实基础
“大数据”不只是数据量大,更要以海量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开展服务。“目前,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汇集的气象数据早已超过亿兆。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服务,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的现实需要。”安徽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波说。
据介绍,经过多年积累,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已汇集了省农业委员会、科技厅等18家涉农部门的农业政策、科技、价格、供求、病虫害、农业气象等涉农数据资源共计51TB。
去年,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启动了“千企万户”工程,力争为全省千余涉农企业和特色园区、万余农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一站式的气象和农业信息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收集并确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服务对象3万余个,其中涉农企业6261个,农民合作社1.29万个,农机手1万余名,家庭农场3896个。
有了如此庞大的数据,安徽省气象局首次将大数据应用和直通式移动互联气象服务紧密结合,分析研究各类涉农数据格式和特征,研发统一的数据访问、管理、调度接口,将各涉农部门图文、视频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深度融合与共享,然后通过平台统一提供数据云服务。
开发“大数据”服务平台
2014年初,安徽省气象局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接收到了大量农产品滞销的信息。于是,该局开始尝试利用移动互联平台的微博、微信开通农产品滞销帮扶平台,面向农民开辟一条绿色帮扶通道。
“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漳潭、绵潭和瀹潭。然而在2014年6月,当地枇杷大量积压。在获知“三潭”枇杷严重滞销后,该局立即通过新开发的平台发布微博、微信,一天内就被转发200余次,点击量突破30万次。积压的枇杷一周内销出5000吨,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融合气象、农业物联网、农产品价格等各类涉农海量数据,该局针对涉农领域大数据的特性,研发多种分析预测模型和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为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农业气象、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等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目前,该局已建成包括农产品价格行情采集与发布等20多个应用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接入水产养殖、禽业养殖等10多个示范点数据以及农田小气候仪和四要素、六要素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研发具备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事气象建议等功能服务直通式服务平台;开发了以推介安徽本土特色农产品为目标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打造移动互联“掌中宝”
“以前种粮都是靠天吃饭,现在不一样了,还是你们的直通式天气预报给力!”这是芜湖市无为县百亩种粮大户王春宝说的一席话。他告诉记者,除了短信和邮件,农网还能通过微博、微信及时推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不仅实现了天气预报“点对点”的发送,还能给出实用农事建议和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信息,解决了生产经营的现实需求,真是“掌中宝”。
在通过新媒体开展移动互联直通式服务的过程中,安徽省气象局以服务产品权威有效为前提,对服务产品进行“网络式”和“生活化”加工,增强趣味性,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同时充分利用 GPS定位、GIS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各类服务产品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微博、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接口的集成,对直通式服务产品实行一键式发布和统一管理,实现了服务方式的创新。
据介绍,安徽省气象局目前直通式移动互联气象服务分为手机客户端服务、微博服务、微信服务3个子系统。手机客户端服务子系统涵盖天气预报预警、农事建议、专家指导咨询、供求发布、市场行情预测等服务功能,用户可以进行专业信息定制。微博服务子系统开设了农气服务、农技指导、供求发布、滞销帮扶等30余个即时服务栏目,以及生活漫谈、农业气象、防灾常识等10余个科普知识图文专栏,编发农产品电子商务资讯等信息,目前聚集粉丝达35万人。微信服务子系统开辟农气视频、灾情互动、我要买卖等10多个栏目,以及生活气象、气象之旅、图书推荐等9个科普栏目,每天为一万多个用户推送分类服务信息。(转自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