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掘金,咸宁牵起绿色崛起的“牛鼻子”

16.05.2015  09:55
   中国绿色时报5月15日报道(记者 吴兆喆  张羽茜  通讯员  王伟)  “牵牛要牵牛鼻子。”湖北省咸宁市委书记任振鹤多次在会议中表示,无论是“绿满鄂南”行动,还是“三大百亿”产业,都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谋划和推动。
  “三大百亿”产业,是咸宁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林业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意在通过生态建设,将毛竹、油茶和茶叶打造成综合产值分别达百亿元的产业。
  “毛竹、茶叶和油茶,正是咸宁实现‘后发赶超’的‘绿色内核’。”任振鹤毫不吝惜地赞誉道。
   大谋划,产业基地聚合力量
  “这座山上的油茶林是去冬今春新造的,你看这长势多好。”4月14日上午,《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崇阳县路口镇田铺村翠竹岭遇到上山抚育的村民王治平,他说,“这绿水青山,将来就是金山啊!”
  “翠竹岭是县里去年新规划的重点生态林特基地,面积2.2万亩,其中油茶1万亩,毛竹6000亩,茶叶1000亩,药材和林果5000亩。”崇阳县林业局造林股股长汪治虎介绍,目前,县里正按照老板租赁开发、村组集体开发、农户联合开发3种模式推进基地建设,“今年已完成造林1万亩。”
  与崇阳县的开发模式相同,通山县也在发挥市场的力量。
  近年来,通山县共引进武钢旗下湖北金珠油茶、湖北新大地、湖北天宇三农等多家公司建设油茶丰产基地,已完成造林6.2万亩。
  登上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万亩油茶基地的制高点,县林业局副局长尹合棣指着如梯田般的油茶林感慨道:“6年后,油茶采果,通山油茶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板桥村乡亲们的收入将十分可观。”
  2014年,由板桥村委会牵头,湖北天宇三农科技有限公司与村委会和农户签订股权协议,按户籍人口计算,全村369户村民在第六年之后就可获得20%的利润分红,人人享有股权,户户从中受益。
  “产业基地的建设,不仅整合了政府力量,也凝聚了全民力量;不仅达到了生态良好,还实现了富民增收。”咸宁市林业局副调研员张宏胜接过话茬。
  自2012年咸宁市出台《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毛竹、油茶和茶叶的基地面积正以年均10万亩的速度递增,全市竹林、油茶和茶叶种植面积分别达163万亩、60万亩和30万亩,林业特色基地达380万亩。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林业特色基地将达560万亩。”张宏胜的眼前,群山层叠,绿意流淌。
   大产值,龙头企业强势带动
  数据最具说服力。
  2014年,咸宁市竹产业、油茶产业和茶产业的综合产值分别达18亿元、15亿元和43亿元,同比增长达38%、31%和43%。
  咸宁市林业局副局长熊启松说,引“爆”这组数据的,当数分布在全市的林业龙头企业,它们功不可没。
  4月14日下午,记者在位于通城县的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真切感受到了林业龙头企业的魅力。
  黄袍山公司是国家首批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乘着国家支持木本粮油发展的东风,不断壮大基地、提升油品、塑造品牌,极大地带动了全县乃至全省油茶产业的发展。
  在黄袍山公司的带动下,通城及周边地区农民掀起了种植油茶的热潮。通城县塘湖镇石港村支部书记王水保深有感触地说:“油茶产业发展得好,我当村书记30多年了,各种各样的树都栽过,其他的费工费力什么都没得到,只有这油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目前,通城油茶种植面积24.8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3%。预计至2020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将达40万亩,油茶将成为通城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竹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样魅力四射。”熊启松介绍,“去年,巨宁集团发挥全国70余家专卖销售网点的作用,使巨宁竹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蓝宝竹业与电商合作,网上交易额突破了1500万元。”
  “同时,林业产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熊启松补充说。经过市林业局的努力,青岛首胜实业集团已确定投资意向,将竹加工基地总部整体搬迁到咸宁,再通过合力,将咸宁打造成国内最大的竹家居出口贸易基地。此外,市林业局已与绿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将建设总投资10亿元、产能20万吨的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项目,预计投产后年消耗原竹近1000万根,可大大提高原竹的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农增收。
  不难看出,咸宁三大“百亿产业”正在催生撬动发展杠杆的“蝴蝶效应”。
   大园区,林产板块上档升级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自2012年至今,咸宁三大“百亿产业”加工园区陆续上马、产业龙头不断涌现、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目前,加工园区已由2个发展到11个,加工企业由30家发展到100家,产业产值年均增幅都在30%以上。
  谈及产业园区的发展,熊启松说,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在哪儿落足?林业企业如何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这一切都需要产业园区,需要这样的空间聚集形式,反过来,园区也可以吸引企业入驻,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近年来,咸宁市坚持园区化发展战略,按照“一主四副”的发展模式,建成了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崇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咸宁竹产业园、赤壁竹产业园和黄袍山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
  目前,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6家;咸宁竹产业园引进的江南春竹业已经开工,巨宁重组竹项目已有4条生产线投产;黄袍山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已启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崇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和赤壁竹产业园虽在建设中,但已有企业同步进入。
  4月15日下午,记者在咸安森工科技产业园看到,绿树成荫的道路两边,巨宁森工、澳森木业、国辰竹木、爱尔木业等10余家林业企业鳞次栉比。
  咸安区林业局产业股股长曹江南介绍,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拟通过5年—8年的努力,建成“1+N”的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收入2.5亿元。目前,产业园成功引进企业16家,引资总额达9.4亿元,其中,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2个,超过1亿元的项目1个。
  目前,随着各类资源的聚集,各产业园入园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巨宁、澳森、本草天香3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一大批林产品牌在国内声名鹊起。在三大“百亿产业”的带动下,生物质能源、桂花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和森林旅游业等林业特色产业都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绿色引领未来,绿色决定生死。”任振鹤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给予厚望,他说,绿色产业是支撑咸宁“强、富、美”的关键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