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捞纸12小时 成品率100%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他常年与水打交道,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为了保持手感也要把一双赤裸的手伸入冰冷的山泉水中;他每天弯腰、转身、跨步,把一套动作重复上千遍;他带的徒弟们都已经成了生产上的顶梁柱,而他还依然在捞纸岗位上……他的名字叫周东红,一位扎根宣纸生产一线整整30年的普通捞纸工人。
每天纸槽边捞纸12小时
1986年,周东红来到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在宣纸生产中,捞纸是成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所谓捞纸,就是两位师傅站在水泥铸就的纸槽两头,面对着一纸槽的宣纸浆水,共同抄起纸帘,在水里打捞纸浆,一分钟至少有两个来回,在抬手、弯腰、转步中将游离在槽里的纸浆抄捞出有形的纸张来,而且厚度均匀,每刀纸(100张)的重量误差仅为±2克。
周东红在学徒期间,每天早上班、迟下班,仔细揣摩、钻研捞纸技艺要领,一年多时间就真正掌握了捞纸技巧。此后,他每年完成生产任务都在130%以上。 30年来,至今仍保持着年均完成生产任务145.54%的纪录。这就意味着每天至少需要在纸槽边站上12个小时以上,常年从凌晨4点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他的手由于长年累月浸泡在水里,烂了又烂。
试制宣纸邮票填补空白
捞纸是个辛苦的工种,也是一门技术活。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纪录。于是,他成了宣纸行业公认的捞纸高手。
1992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骨干组织了专门的研发队伍,二十多年来,队伍不断更新,而周东红却始终活跃在这支队伍中。经他捞制的各种纪念宣以及定制的特殊规格品种宣纸,恐怕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这些宣纸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市场的好评,现如今有的宣纸品种的市场价格已超出当时出厂价几倍甚至十倍以上。他还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为我国成功地发行宣纸材质邮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邮票史的一项空白。
2014年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周东红作为“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小组组长,带领小组开展通过采用电动泵和液压千斤顶对纸帖压榨的技术攻关。
不计个人得失传承技艺
近年来,捞纸工严重断档,青黄不接。周东红在悉心带好自己徒弟的同时,不忘对其他青工的培养,讲解技术要领,现场示范动作,提高其岗位技能。
培养一个成熟的捞纸工,需要5年以上。由于在带徒弟时,自己的成品率要大大地降低,每天至少要浪费100~200张成品纸,所以一般的捞纸师傅不愿意带徒。周东红不计个人得失,先后带出了二十多名徒弟。而在他之前,有的一辈子从事捞纸的师傅,最多只能带到5~6个徒弟。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