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7个月大女婴捐献器官追踪:双肾在30岁女子体内“安家”

17.08.2016  11:35

从芜湖到 合肥 ,从7个月大的稚嫩生命到30岁的成年女子,“折翼天使”天天的双肾在险些被弃用后,历经12小时终于顺利“安家落户”。200多天,5000多个小时“把人间转一转”的天天,用“生命的礼物”挽救了2个人的生命,为她短暂的一生画上“大爱”的“句号”。

媒体报道的“7个月大女婴双肾植入成年女子体内”,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市民们为天天的不幸遭遇叹息、落泪的同时,更感动于家人的大爱之心。昨天,记者再访“安徽省最年幼肾供体手术”始末,试图还原在爱与哀愁中进行“生命接力”的24小时。

 

 

手术开始前,医生向天天深深弯腰,三鞠躬

天天被宣布 脑死亡

爷爷主动提出捐出 器官让生命延续

“很感人,如此大爱,实属不易!”时隔一周,再提起与天天家人接触的点点滴滴,朱乃庚依然感慨不已。

朱乃庚是安医大一附院的专职器官捐献协调员,同时也是天天捐献器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与天天的“牵连”,是从8月7日中午的一通电话开始的。电话那端是朱乃庚的上司,安医大一附院OPO(器官获取组织)管理团队的负责人赵红川,“芜湖二院有一位7个月大的器官捐献潜在志愿者,需要我们介入。”

今年以来,安徽省仅完成8例器官捐献,而从2013年“试水”公民自愿捐献器官,全省总计完成22例,在全国位居“尾巴”。这名年幼的器官捐献潜在志愿者有多珍贵,结果不言而喻,朱乃庚不敢耽搁,立即赶往芜湖二院。两个小时后,他见到了天天的家人。

“是一对90后父母,非常年轻,哭得很伤心,见到我,想说话,却字不成句,只能听到呜咽声。”朱乃庚和一旁的爷爷沟通后才知道,年轻的妈妈带着7个月大宝宝玩耍时突发意外,孩子从妈妈的肩头坠下,一头栽倒在地。送到医院时,孩子已经没有自主呼吸了,很快被宣布脑死亡。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悲痛欲绝到几近崩溃失控的当时,爷爷竟然主动提出,愿意将小孙女的肾脏、肝脏和双眼眼角膜捐献出来。事出突然,天天的爸爸、妈妈和奶奶虽然很意外,但是商量了一会儿,也点点头同意了。

器官获取手术开始

耗时1个半小时取出双肾 是成年人手术时间的2倍

当晚11点,接到朱乃庚的确认电话之后,赵红川从合肥赶到了芜湖二院。

今年3月份,赵红川成功“主刀”安徽省首例婴幼儿供肾成年人移植手术,那是个13个月大的孩子。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获取过婴幼儿器官的移植医生,赵红川这次依然要“挑大梁”,负责获取天天的肝脏和肾脏。

和13个月大的“供体”相比,天天更幼小,体重仅有7公斤,肾脏仅约4公分,“血管非常纤细,粗的只有一根耳机线般粗细,细的才1毫米左右,稍不注意就会扭曲、破裂。”为了确保完好无损地将双肾完整取出,出发赶往芜湖之前,赵红川仔细查阅了相关文献,制定好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时间一点点滑过,8月8日凌晨,天天被宣布死亡。妈妈一手拉着女儿的小手,另一只手摸着她稚嫩还留有余温的小脸蛋,在爸爸和爷爷、奶奶的陪伴下,不舍地将宝贝“天使”送进手术室。

随后,赵红川率领整个手术团队,面朝包裹着天天的襁褓,深深弯腰,三鞠躬。之后,器官获取手术正式开始,一个半小时后,赵红川成功地完整取出双肾。这一手术时间是成年人肾脏获取手术的2倍。

移植手术开始

天天双肾险被“弃用” “安新家”不容易

根据“就近原则”,天天的双肾被分配到安医大一附院,凌晨3点,赵红川一行抵达医院。

虽然安医大一附院OPO管理团队曾有过将“小肾”植入“大身体”中的经验,但是这次的“供体肾”却是省内最小,这对于手术团队来说是项全新的挑战。查阅大量文献,结合此前的手术经验,赵红川整理出这次的手术“关键词”:双肾移植、修整、“吻合”、摆放。

“一般来说,婴幼儿肾脏捐献,都是采取双肾移植的方式。”赵红川解释,2岁之内、体重低于15公斤的器官捐献者,若是单肾长度小于6厘米,无法代替成人肾脏正常“工作”。这就好比将小发动机放入大排量的 汽车 中,肯定会因为功率不够而无法发动,必须“借助”双肾的“动力”。

对等待手术的尿毒症患者张悦(化名)进行“配型”,确定“过关”之后,手术团队先行进入手术室,对“供体肾”进行“修整”。而这,在成人器官移植手术中是不需要的。

“要把婴儿肾脏上过于纤细脆弱,无法与成人‘接驳’的血管全部清除,只留下一根动脉主干,再对它进行理想化改造。”赵红川始料未及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手术团队出现严重分歧,甚至提出弃用“供体肾”。好在赵红川曾做过“功课”,确定手术方案可实施性,通过充分沟通后,“危机”成功化解。

4个小时后,“供体肾”改造完成。8日上午11时,这场“生命接力”正式拉开帷幕。

顺利植入成年女子体内

对安徽省移植手术有着开放性的突破

“开放性突破。”再“回头”看这场手术,赵红川这样评价道。

虽然只比13个月大的“供体肾”小1厘米,但是手术难度和风险程度都增加不少。“‘吻合’是最难的,若是‘供体肾’与受体的血管不能精准吻合,很容易发生血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赵红川说道。此外,若是位置摆放不当,可能会对双肾造成挤压,前功尽弃。

手术中,“主刀”戴着2.5倍的放大镜,在血管上缝合几十针。当天下午14:30,历时三个半小时,顺利将天天的双肾植入张悦体内。同一天,她的肝脏被送到上海,植入一名先天性胆道锁闭的患儿体内,目前患者恢复良好。而她的眼角膜因为太稚嫩,暂时无法使用,已被妥善保存在安徽省角膜库,等待“新主人”。

现在,张悦已经安然度过了最危险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移入她体内的肾脏已经开始正常工作了。

“肾脏的适应力很强,刚植入成人体内时可能会像‘小马拉大车’一样,有点吃力。最多两三个星期,它就会在成年受者体内快速增大,若是情况良好,可能一个月内就体积翻倍,最多半年左右,双肾就会生长到正常成人的大小。”赵红川介绍道。一旦植入的肾脏彻底习惯“新主人”,张悦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 生活 、工作。

“这次手术创下了省内最年幼供体移植手术的记录,填补了省内相关技术空白。这意味着,婴幼儿供体的来源也被进一步扩大。”赵红川介绍道。

目前,安徽省统计在册的透析患者约有1.7万人,他们最终都要做移植手术。再加上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全省至少有2万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当前肾脏移植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亲属捐赠,但是这种做法也是不符合伦理的,国际上的态度是不主张、不提倡、不支持、不反对。”赵红川说,婴幼儿的父母普遍年轻,对器官捐献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若是能发展婴幼儿器官捐献志愿者,将有更多患者有生的希望。(晨报记者 王靓 实习生 王文钦 通讯员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