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干部黄杰和他的15亩“试验田”

11.02.2015  13:35

黄杰(左)和村民在一起查看桃树长势
在的村民董井利的大棚里,5000株桃树吐蕊盛开,粉色万点 美不胜收

  2月的皖北平原,虽已入春,却仍然春寒料峭。与室外萧瑟的场景截然不同的是,在固镇县濠城镇董艾村的几处大棚里,处处生机盎然,5000株桃树吐蕊盛开,粉色万点美不胜收。

  2月10日上午11点,驱车一个多小时的蚌埠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干部黄杰刚走下车,就被早已等待在桃园门口的村民董井利紧紧握住双手:“黄书记,您快来看,桃子已经开花,还有两个月就可以上市了!

  尽管已经挂职结束半年多,董井利仍然习惯地称呼黄杰为“黄书记”。黄杰点头微笑,赶紧跟随董井利走进大鹏。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却春意盎然,在塑料大棚的“温室庇护”下,一朵朵粉色饱满的桃花,争芳吐妍,竞相开放,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拉着“黄书记”的手,董井利一边走,一边介绍,目前七个大棚的5000株桃树长势喜人,如果不出意外,年后3月份即可上市,按照当前的市场价,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黄杰停下来,抓住一株桃枝,告诉董井利:今年是第一年结果,不能结太多,一棵树最多给结十个果,还要再把树苗育大一些,明年会有更好的收成。董井利连连点头称“”。

  在三年前的春天,黄杰被选派至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把生命紧紧与这个村子的5000余名村民联系在一起。

  董艾村,典型的中国农村的缩影。中青年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蔬菜大棚种植是董艾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棚内管理技术跟不上,导致经济效益偏低。如何提高种植效益,是黄杰挂职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找到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项目,2012年下半年开始,黄杰便和村里的两委班子成员,在全国各地奔跑“取经”,去过山东、河北等地,在考察了多个项目以后,黄杰发现唐山“反季水蜜桃种植”的最适合当地经济的发展。

  “董艾村的土壤和气候都比唐山好,如果带领村民发展‘反季水蜜桃’种植,是个不错的出路”,黄杰和村干部分析,相对于蔬菜种植,水蜜桃种植的项目相对来说,技术难度不高、效益却很明显。以市场价每斤80元的价格,一亩水蜜桃种植的纯收益比蔬菜种植多六七万元。

  这笔账让黄杰和村干部兴奋了。由于先期投入较大、且对种植技术陌生,很多村民持观望的态度,时任村书记的董井利自告奋勇,流转了15亩土地开辟“试验田”。

  搭建大棚、采购树苗,加上土地流转、育苗费用,一期项目就要投入五六十万元,为了帮助董井利解决资金难题,黄杰帮助其从银行无息贷款15万元。

  看着大棚一座座搭建起来,树苗生根发芽,很快2年的挂职期限也到了。带着留恋和不舍,2014年下半年,黄杰回到原单位工作,,心里却落下了“病根”,一直牵挂着“树苗长势如何、村民遇到技术难题怎么解决”的问题。

  为此,黄杰一有时间,便会驱车一个多小时,回到熟悉的董艾村,和村民唠唠嗑、观察桃树的长势。按照生长周期,今年桃树开花后,便可迎来第一个上市时节。黄杰来得更“勤快”了。

  走在桃林里,黄杰思绪万千,上个星期过来的时候,看到的还只是星星点点的花骨朵,一个星期时间桃花全部盛开,按照长势,今年3月份就可以上市。上市后的销路问题,尽管黄杰充满了信心,可还是准备要提前为村民“跑市场”。

  “过完年后,我抽时间带着你们去南京、上海的水果市场看看,再争取与一些超市对接,把销路打开”,一边走,黄杰一边和董井利交流。

  看到“黄书记”的到来,很多村民也围聚了过来,村民李华祥笑着说,如果水蜜桃的销路好,明年俺们也“改行”。一边的村民跟着点头附和“是啊是啊”。

  初春的皖北平原,河水破冰汩汩流淌、黄色的树木开始抽芽,小麦苗穿透土壤、长成绿油油的一片。走在松软的田埂上,黄杰的思路更宽阔了,嗅着泥土的芬芳,规划着未来的场景:希望即将挂果的水蜜桃买上好价钱,15亩试验田能够成功带动村民返乡创业,共同走上农村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