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拥堵指数超出想象 治理交通拥堵要“未雨绸缪”

17.01.2017  22:32

昨日来自淮南的省政协委员姚蕻直言,省城的拥堵指数超过预想。“ 合肥 城市规模现在日益扩大、机动车保有量也在增加,如果未来五年再不进行限牌,可能会重复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病,比如交通的瘫痪,同时带来空气质量‘灾难性’的结果。”来自蚌埠学院的赵林委员昨日来到合肥也感受到了交通的压力,“单双号限行是缓解路面交通压力的手段之一,合肥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实行单双号限行。”(1月15日《安徽商报》)

省政协委员来报到,遭遇堵车,不仅对记者发表了意见,估计在会上也会有更多的真知灼见以提案等形式提出。其实,不仅是安徽今年的两会,已经在开或刚刚闭幕的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合肥等省市两会上,交通拥堵的治理都成了今年的热点 话题 。早已限牌限行的北京,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就表示,将来“停车付费”是必须的,目前正在完善相关立法,以后北京将没有“免费停车”。

无论是限牌限行还是取消免费停车,都是治理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只是这件事必须未雨绸缪,不能等到混乱的交通和混沌的天空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再去出手。从这个角度讲,姚蕻委员对省城合肥的建议是有前瞻性的。事实上,不仅是合肥,很多二三线、三四线城市都应该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将治理、防止交通拥堵尽早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无止境地拓宽道路,到处开辟停车场。适当限制私家车的出行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而现在一些城市往往只关注有车一族的所谓“民意”,却忽视了城市整体交通秩序的大局。一些城市将非机动车道划出一多半给小 汽车 临时停车,甚至拆除一些棚户区作为免费停车场。看上去,这似乎是“执政为民”,实际上是对小汽车出行的鼓励。于是,一些市民几百米的距离也要开车出行,找不到停车位还要埋怨政府。

轿车进入家庭是居民 生活 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并非都要天天、时时开上大街。东邻日本虽然几乎家家有车,但他们的道路比中国窄得多,却少见拥堵,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很多居民在非必要时,很少开车,因为很难找到停车位,即便找到了,也舍不得那奢侈的银子。日本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作为一块他山之石,不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吗?

交通拥堵需要“综合治理”,“综合”之道中,“限制”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限牌限行、取消免费停车、提高市中心停车位的停车费等限制性措施和提升 公交 服务水平应该同步而行。把更多的人“逼”进公交和“引”进公交同样重要。在中国,不管是几线城市,为了明净的天空和井然的秩序,都应首选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并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靠自觉,更要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