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实践系列报道之六:蚌埠医学院学子在实践服务中体味仁心仁术

22.10.2014  13:43

2014年暑期,蚌埠医学院紧密围绕“传承文明、实践青春、共筑梦想”主题,广泛动员9000余名大学生,积极组建国家级、校级和系级实践团队共140余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为原则,分赴省内外各地基层,集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服务中体味“笃学精业以成仁术,修德厚生以成仁心”的深刻内涵。

深入基层观发展,服务百姓察民情

由校团委精心组建的青春走基层——社区助理深化改革观察团,经团中央审批、团省委立项,成为今年蚌埠医学院国家级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团队由来自各系部、专业的20名学生骨干组成,分别对接蚌埠市禹会区的9个社区,以“社区助理”的身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基层管理、体察社情民意,在校大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基层管理的新气象,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学新尝试。

窗口服务体味民情。实践期间,恰逢蚌埠市启动了退休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工作。实践团的同学被安排在了该项工作的服务窗口,在社区同事们的培训和指导下,他们经历了初体验的新鲜感,熟练掌握后的满足感,也经受住了熟练之后的机械重复和嘈杂环境的考验。他们始终坚持用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耐心细致的政策解答,微笑面对每一位前来办理相关手续的居民。20天里,同学们累计完成了1000余位退休职工的资格认证。

主动参与文明创建。今年七月正值蚌埠市全面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的攻坚阶段。实践团的同学主动参与到社区文明创建的志愿者队伍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走上街头,开展卫生清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期间,他们早六点半上岗,晚七点结束工作,可谓工作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在炎热的盛夏里,一次次接受着酷暑的考验,也一次次体验着参与文明创建的快乐。

深入基层施工现场。近年来,蚌埠市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了对市区棚户区的改造力度。位于原蚌西路上的喜迎门社区,是我市大型在建安置房项目,服务于喜迎门社区两位同学,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冒着高温酷暑,带着防暑降温慰问品来到安置房建筑工地,慰问高温下施工作业的农民工朋友们。通过实地走访已回迁的居民家庭,倾听百姓心声、征集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了解深化改革中的社情民意。

座谈总结经验交流。8月8日,校团委与禹会区团委共同召开了校地共建座谈会,校、地双方各级团组织负责同志及社区助理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共同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座谈的方式,对本次社区助理实践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校地共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展开探讨,与会者踊跃发言、积极交流,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与地方校地共建成果、搭建更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拓展了思路。

学以致用筑梦想,青春实践传文明

哥哥姐姐,我们舍不得你们走……”七年级的双胞胎小姑娘许亚婷和许亚桐抹着眼泪,拉着支教队员的手说。

孩子们,这些天麻烦你们了。”一位建新社区的八旬老人吴奶奶拉着队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暑期,由蚌埠医学院公益实践类社团——爱心协会20名骨干组建的“爱心结对帮扶,情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团,在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龙子湖区建新社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在“三下乡”义务支教。两周时间里,队员们深入社区街道,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支教,在社区居民中进行调研,并派发医学知识读本,与社区里的孩子、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校团委的指导和龙子湖团区委的支持下,服务团成员与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对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教实践活动。同学们围绕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利用建新社区“城市驿站”的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涵盖了防溺水、防震减灾、公交逃生等主题的安全教育课,并以观看视频、现场操练、课后巩固等方式加强了对小朋友们的多维度安全理念;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开设了人体生理小知识、七步洗手法、心肺复苏等常见的医学小讲堂;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开展了中外传统节日课、动物世界课、科技探索课、心理健康课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志愿者同学们克服酷暑、生活、交通的种种不便,用纯真的爱呵护幼小的心灵,用无私的爱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

在支教过程期间,蚌埠电视台、淮河晨刊分别对本次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进行了实地采访,龙子湖区团区委及校团委老师也多次到活动地点看望实践队员,指导服务团开展支教活动。

支医送药下基层,心系群众护健康

暑期,校团委联合蚌医二附院、亳州市人民医院,分别赴蚌埠市淮上区桃园社区、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广场,开展暑期“三下乡”夏季卫生知识宣讲及义诊活动,为基层百姓送去卫生知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蚌埠市桃园社区,由蚌医二附院神经内科、儿科、胸外科、骨科、眼科、消化内科、康复科等科室十二位专家及校学生会二十位志愿者组成爱心医疗团,其中神经内科谢康主任医师、胸外科高峰副主任医师、儿科马兰副主任医师等专家也亲历现场为社区居民健康义诊。活动期间,义诊台前一直人头攒动。前来测量血压、血糖的居民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各专科义诊台前,医生仔细询问病情并进行各项查体,对于患有常见病的病人,还送上了准备好的免费药品,服务细致周到。  在此期间,校学生会志愿者们热情的询问前来看病的乡亲们的具体要求,将他们领至相对应的义诊台前,同时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发放了健康宣教知识手册。

7月26日,校团委联合亳州市人民医院赴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广场开展暑期“三下乡”夏季卫生知识宣讲及义诊活动,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通过志愿者前期宣传和百姓之间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群众赶往服务台,咨询病情并接受各项基础检查。在此期间,蚌医志愿者们热情的询问前来看病的乡亲们的具体需求,将其求诊需求进行分流并将他们领至相应的义诊台前,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耐心细致地讲解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发放了常见病健康宣教知识手册。

服务基层献爱心,榜样力量无穷大

作为80余支系级团队的普通一支——临床医学二系2013年级组建了一支由3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队,于7月初来到了怀远县荆芡乡敬老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近百名老人开展测量血压、发放“暑期饮食健康小贴士”、爱心帮扶等爱心志愿活动。

团队实践结束后,这支团队的负责同学——李乐同学却留了下来,因为该敬老院唯一的厨师因为家中母亲重病请了两个月的假,敬老院一时无法找到合适人选,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在得知此事后,李乐主动请缨,把厨师的空缺填补上去,在接下来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全权负责敬老院百余名老人的三餐饮食。为如此多的老人准备饭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李乐每天都得四点起床,早餐要蒸一锅馒头,烧一大锅稀饭,为每个老人准备两个水煮蛋。午餐的工作量比较大:一荤、一素、一汤,做米饭每次要用到25斤左右的大米,只能在老式大铁锅里用柴火烧煮。一天三餐做下来,最早也得晚上七点左右才能结束,除去自己吃饭休息时间,李乐差不多都在忙于三餐准备。

除了忙于一日三餐外,李乐还为老人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每个周末,李乐都会利用自己所学的临床医学知识,给老人们定期测量血压,做一些简单的体检,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在老人们生病吊水的时候,帮他们换水、拔针。当天气炎热老人们不便室外活动的时候,李乐会帮老人们剪头发,缝补衣服。当部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李乐会帮助老人端水、喂饭。李乐平时喜欢戏曲和表演,是怀远县荆芡乡猴洞花鼓灯艺术团的成员和我校学生社团梨园风戏曲社的社员,为了丰富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在闲暇时间李乐会给老人们表演花鼓灯、京剧和豫剧等戏曲节目。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却温暖了这里的每一位老人的心。蚌埠市电视台记者在了解到李乐长时间志愿帮扶敬老院近百名老人们的故事后,第一时间赶到敬老院对李乐同学、敬老院院长、部分老人和李乐所在年级辅导员进行了采访,并且在蚌埠电视台晚间《淮河晚报》栏目人物纪实板块中播出。

通过暑期实践,广大青年学生不但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进一步了解了社会,也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献身祖国医学事业,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医疗卫生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