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班成风,利弊如何权衡?
家长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高密度地让孩子参加培训,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带着这些家长普遍困惑的问题,记者对话部分家长、老师、儿科医生及相关专家——
幼儿园孩子要不要“上班”?
去年6月1日起实施的 《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在正常开园时间以内,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 ”一年过去,园内办班或许得到遏制,但园外的各种兴趣班、特色班,却越演越烈。
“幼儿园老师辞职在校外办班,让孩子‘自愿’上,现在已经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我们要提前1个多小时接孩子放学。 ”合肥市一位幼儿家长张女士向记者抱怨。张女士的孩子在省军区幼儿园上学,前段时间,幼儿园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信息,推荐孩子到附近一所艺术学校“上班”,“这所学校的创办者,以前就是省军区幼儿园老师。 ”因为教学时间冲突,“上班”的孩子下午3点多就要离开幼儿园。 “我们到幼儿园一看,只有几个孩子待在教室里,老师也不上课,只能接回家。孩子回到家无所事事,我们上班也不安心。 ”张女士对此十分无奈。
省立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张功表示,孩子过早上培训班,如果学习强度和压力过大,会对体格和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身体上的不良影响,典型的如近视眼,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容易导致发育不良等等。心理上,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厌学、逆反、脾气暴躁等问题。他建议,孩子5岁以前尽量少学或不学机械记忆性的知识,“5岁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死记硬背或有一时之功,但孩子并没有理解、掌握,时间一长会渐渐遗忘。比如有的孩子小时候记忆力过人,被称为‘神童’,长大后却泯然众人,正是这个道理。 ”
张功的门诊里,曾有这样的病例:孩子以自残方式与家长对抗,拒绝练钢琴,拒绝上兴趣班。还有个上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差,老师让家长带孩子检查智力,其实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只是没有提前学过小学知识。果然,开学第三个月,孩子成绩就赶上来了。“3个月正常教学就能掌握的知识,让幼儿花几年时间去学,完全没有必要。 ”张功说。
牺牲了健康就会有好成绩?
培训班太多,难免会挤压孩子休息、玩耍、自我调整的时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果真就能培养出孩子的一技之长,或是换来预期中的好成绩?受访者的答案莫衷一是。
“女儿1岁开始,我们就坚持给她选报最贵最好的班。别的孩子1岁半说话还不利索,我女儿就会背20多句《三字经》。”合肥市民张兰(化名)谈起女儿一脸的自豪。早在怀孕时,她就上了高价的科学胎教班,孩子出生后婴儿抚触、游泳、益智操等各种早教活动更是“一个都没少”,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又上了形体班、钢琴班、英语班等。她说:“孩子现在苦点累点,将来学业、事业都比别人领先一步,有什么不好? ”
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赵先生则很后悔送孩子上电子琴兴趣班。 “孩子小时候爱唱爱跳,4岁就缠着我们要去学音乐。学了半年电子琴,收获没多少,反而有了厌学情绪,再不愿意碰琴了。 ”赵先生说,一对一教学看上去很美,可老师教学方法比较机械,对初学者,不管是4岁还是14岁,都要求每天长时间练指法、背谱子,孩子适应不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训练强度,学了几次就哭着不愿意去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理事郑燕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有哪些特长、爱好,就盲目给孩子报了七八个班。结果,孩子很辛苦,特长没培养出来,成绩也没补上去,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郑燕介绍,在心理学领域,人类拥有8项智能和9种类型的人格,在优势智能组合领域、学习感兴趣的东西,比较容易取得好成绩。反之,被迫学习不擅长、不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会非常吃力,甚至徒劳无功,容易产生自卑、恐惧、厌学等心理。
郑燕举例说,让林黛玉通过 “上班”变成薛宝钗;把乐天派的小燕子改造成沉稳内敛的紫薇,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但绝对是扬短避长,事倍功半,孩子也很难从中收获自信和快乐。
赢在起点还是教育短视?
“人生是一场长跑,培养孩子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把孩子累垮在起跑线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说。
王永认为,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应当是校园教育的有益补充,给 “缺科”“挂科”学生补缺补差;给学有余力的尖子生补习提高。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已经达到国家标准,绝大部分孩子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完全能够满足学业需要。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盲目跟风“上班”却是教育短视行为,会牵扯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造成孩子无法全身心投入正常的课内学习,不能吃透课堂知识,得不偿失。 “最可怕的是,孩子因此丧失学习兴趣,大学后不愿意探求真理、钻研未知,而是加倍地去玩、去谈恋爱。 ”王永为之深表痛心。
“渴望知识,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了它,即使一时成绩跟不上,也会很快迎头赶超。 ”王永深有体会地说。受文革影响,王永9岁才读小学,插班读三年级,别的孩子作业写完了,他因为不会写字,题目还没有抄完。但很快,他的成绩就遥遥领先,仅用7年时间就学完全部中小学课程,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999年,王永的儿子王嘉骝以安徽籍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科大少年班。这对中科大少年班的“父子兵”都没有上过补习班、兴趣班。对儿子的学习,他最大的心得是“不管”。儿子上小学时,由于作业没写好,作业本都被老师撕掉了,王永没有放下工作给孩子检查辅导作业,而是建议孩子每天自己检查作业,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儿子的成长道路上,王永是老师,是学长,更是朋友,“尊重孩子,遇到问题一起探讨,平等沟通”。
针对想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家长,郑燕提醒他们报班前充分了解孩子特长,尊重孩子意愿,切莫一时冲动,贪多求全。孩子爱音乐,报兴趣班是一种学习方式,欣赏音乐演出、到大自然聆听天籁之音,也可以启迪心智,让孩子获得音乐灵感。她说,父母应当树立起这样的观点——孩子的笑容,比学习成绩和艺术特长更重要。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