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整版):共享省运圆梦宜城 全民健身潮涌江淮

23.09.2014  20:48

百花齐放”——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巡礼

■合肥市庐阳区——组织体系健全 体育活动多样

把体育融入民生,把体育做成文化,让“全民参与更健身,幸福生活在庐阳”这句口号,变为群众实实在在的精神追求。2012年以来,建设体育民生工程29个,建设社区体育俱乐部6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学校体育设施逐步开放。以中日韩三国围棋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多项高规格钓鱼比赛等品牌赛事催生活力,不断营造体育文化氛围。社区体育运动会、自行车嘉年华、社区教职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区有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真正做到了健身有指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全年不断线,全民健身让庐阳人活出健康、活出质量,活出精彩。

■合肥市肥西县——建立县乡村三级体育组织网络

示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肥西县按照“全民健身 健康肥西”为题,依托王老堰湿地公园、丽景湖公园(含体育场)、古埂公园投入1400万元,打造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肥西县体育公园。以三河传统龙舟赛、全民健身日活动、“迎新春”健身跑等省级品牌赛事活动为引领,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贯穿全年,三河镇的“闹花船”、严店乡舞龙、上派镇舞狮等传统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实现体育行政职能有效向基层延伸,形成县乡村三级体育组织网络。

■淮北市濉溪县——注重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

濉溪县注重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县体育总会、各体育协会密切协调,与县直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组织开展元旦长跑、职工乒乓球比赛、妇女运动会、农民篮球赛、群众体育展示会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各镇(街道)、村(居委会)晨晚练点均做到“四有一规范”, 即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场地、有练习者、有标志,规范活动内容,广泛开展健身秧歌、太极拳、踢毽子、排舞和器械健身等活动,使健身活动形成了规模,提升了档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初见成效。

■亳州市蒙城县——抓住特色开展农村体育工作

依托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建立晨晚练点。全县已建成10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县级全民健身广场,5个县镇健身广场外,县级自筹资金建成全民健身广场8个。各类体育协会定期举办各类比赛,在广大群众中推广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理念。五禽戏、六洲棋等地方特色项目快速普及,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县直职机关运动会、县篮球赛亮点突出,在全民健身日开展的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参与广泛,农村体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一乡一特色”、“一校一特色”、“一社区一特色”、“一企业一特色”的新局面。

■宿州市埇桥区——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打造绿色健身长廊

立足当地实际,围绕“全民参与健身,建设美好埇桥”主题,重点突出全民健身活动和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打造环城河、沱河、新汴河绿色健身长廊等惠民项目,建成县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12个,其中时村镇、符离镇被授予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蕲县镇被授予国家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25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全区共有体育社团58个,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244人。各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的健身展示比赛,和基层各级各类人群健身活动贯穿全年。2013年,埇桥区被授予2009-2013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健康埇桥”各项目标,正转化为埇桥人民实实在在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蚌埠市五河县——依托水乡特色 涌动健身热潮

打造品牌赛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深入开展。依托水乡特色,五河县将五河的绿色资源和体育运动相互交融,举办了首届端午龙舟大赛,“魅力五河、健康水乡”健身系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武桥镇的大众篮球、小溪镇的广场舞、临北回族乡的狮子舞等特色体育活动品牌正逐步形成。今年以来全县举办和协办各类赛事活动对30多次,各乡镇村共举办赛事和健身活动1224次,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阜阳市临泉县——抓好“三边”工程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以提高全县人民体质为第一要务,着力抓好“三边”工程,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县城区建成10处、健身休闲公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22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6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个、健身路径18处,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健身场所6处。全县建立晨晚练点100个,单项体育协会17个,每年召开一次单项体协和晨(晚)练点负责人会议。临泉县以体育活动为杠杆,以LBA职工篮球联赛、“靖波杯”职工乒乓球赛、瓦店山羊美食节农民运动会为代表的特色品牌活动为引领,鼓励和支持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特色全面健身活动。联合开展文明“文明列车进乡村”活动,组织健身队伍分赴全县34个美好乡村进行全民健身巡回展示,充分调动全民健身活动热情,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淮南市凤台县——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欢快的音乐,曼妙的舞姿,矫健的步伐,已成为今日凤台县百姓生活中一道幸福的风景。凤台县以建设美好凤台为主线,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从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明显改善,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方面制定试点工作任务。全县新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8处,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3个,县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保障了乡镇综合文体站、社区文体活动室、健身广场有序地发展。全县共建有社区俱乐部5个、全民健身苑5个、示范晨晚练点16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加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提高,覆盖全县、较为完善、可持续、具有凤台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淮南市八公山区——充分利用“山水人文”资源

八公山区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完成八公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和八公山镇钱湖国家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每镇建有一个综合文体站,每村拥有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每个街道、社区都设有文体活动室、健身广场,并配备有1套以上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器材,实现农体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八公山区充分利用“山、水、人、文”资源,广泛开展自行车、登山、健身秧歌等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形成以“环八公山自行车越野赛”、八公山农民健身秧歌节为主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类人群全民健身竞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滁州市天长市——“茉莉花体育节” 品牌带动健身

天长市全力打造以“茉莉花体育节”为代表的品牌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 “茉莉花体育节”于2012年被安徽省体育局批准为“安徽省十大品牌健身项目”。2014年,安徽省第二届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暨天长市第四届体育文化节保留原有特色健身项目,承接全国及省内健身竞赛项目,通过办赛、办活动让全国人民知道天长、了解天长,以“茉莉花”体育文化节为载体,传承、弘扬、汇聚和传播体育文化,不断丰富并充实天长的文化底蕴,引领人们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体育文化精神。

■六安市舒城县——充分利用资源 发展全民健身

舒城县群众体育基础良好,是第五批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和全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县。被确立为省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试点县以来,围绕旅游富县的战略,每年至少在万佛湖举办一到两次大型活动,先后组织了“亚洲铁人三项赛”、“万佛湖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外大力士公开赛”、全国库钓大赛等赛事,连续多年承办省直机关万佛湖健身走、全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展示大会等活动,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干汊河镇是“周瑜故里,羽毛之乡”,以此为机组织了羽毛球世界冠军安徽(舒城)行活动,深入羽毛球工业园,与广大球迷近距离接触、交流、传授球艺,既带动了全民健身,又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

■马鞍山市花山区——以街道为主体 创建品牌项目

花山区建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场所7个,社区活动公园12个,全区现有群众性晨晚练点126个,街道、社区(村)全面建成文体活动站。全区45个社区、17个行政村实现了基础设施和健身路径全覆盖。2013年对全区健身路径全面维修,消除健身器材安全隐患,保证群众健身需求。整合体育活动场所内的文体设施,区内31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形成全方位的体育资源共享网络。以街道为主体的体育运动品牌项目迅速成长,社区家庭运动会等特色活动定期开展,全区社区(村)共有社区群众性体育队伍58支。花山区全民健身工作在健康、和谐、快乐、幸福的良好氛围中发展。

■芜湖市繁昌县——体育是运动更是文化

繁昌县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区位,淳朴的民风,构成了繁昌县独特的自然人文优势。繁昌县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将体育旅游引进景区,使广大游客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诸如攀岩、登山等野外拓展训练,水上行走球项目丰富多彩,新颖奇特,达到了竞技中寻求快乐,体验中磨砺自我的效果。繁昌县体育文化产业推出品牌战略,在国内外体育文化产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使体育文化产业成为城市文明发展的助推器。

■宣城市宁国市——健身活动多元化 百姓下地来健身

宁国市结合当地实际,加快推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宁国市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健身需求,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全市性全民健身活动每年达30项以上,元旦跑、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登山及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等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赛事机制,促进了宁国市体育人口的逐年增加。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崛起,政府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体育健身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促进自行车、汽车等各类体育组织与旅游协会、农家乐等商家相互联系,引导群众前往广大乡村进行租地种菜、体验农耕生活和各类户外活动,让体育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池州市青阳县——结合传统 突出引领

青阳县结合传统体育特色、农村体育特点在形式和内容上寻求突破,积极发挥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篮球为代表的本地特色品牌形成传统,与妇联等相关单位合办的妇女趣味体育比赛等人群运动会精彩纷呈,积极发挥体育各单项协会作用,使体育活动长流水,不间断,全县健身人群大幅度增长,城乡体育健身活动空前繁荣,有利推动了青阳三个文明建设,探索出体育服务社会的新内涵。

■安庆市枞阳县——东乡武术为龙头 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枞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枞阳人民健身运动也有着悠久的渊源历史,创立了闻名的“东乡武术”,赢得了“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之美誉。全县建成3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37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2个小型体育健身场所,城镇社区建成全民健身苑4个,健身路径10余条,县城建成10-15分钟健身圈。作为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东乡武术”,加大了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推广和宣传。枞阳县“东乡武术”项目,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称号。扩大了“东乡武术”的知名度,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黄山市黄山区——突出品牌特色 打造健身时尚

黄山区根据太平湖特有的水上资源及运动项目,形成了太平湖水上运动基地和东黄山运动基地,同时利用特色旅游和地理资源,结合体育旅游发展,每年承办一次以上全国体育赛事,带动全民健身发展,使全民健身意识显著提高。近年来共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6多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带动下,群众早晚前往各健身广场参与健身已成为一种传统,“人人运动、人人健康” 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

改革闯新路 试点结硕果

——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永远在路上

编者按:金秋十月,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将在安庆市开幕。为喜迎盛会,今年以来“全民健身、共享省运”活动在江淮大地上高潮迭起,硕果累累。安徽体育人用一种顽强拼搏的创新精神,不断创造全民健身工作的新鲜经验,推动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全民健身工作勃蓬开展,让百姓受惠,让家园美好。

背景: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展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市(区)”试点工作,安徽省铜陵市被确定为全国20个全民健身示范市之一。2012年1月,安徽省体育局参照体育总局做法,在全国首创了“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并得到体育总局充分肯定。

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旨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完善落实《实施计划》工作新机制,探索积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为实现《实施计划》确定的,到2015年底在安徽省初步建立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本着好中选优、突出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总体原则,由各县、市、区积极申报,市体育局择优推荐,经省体育局研究,2012年5月正式确定肥西县、合肥市庐阳区、濉溪县、蒙城县、宿州市埇桥区、五河县、临泉县、淮南市八公山区、凤台县、天长市、舒城县、马鞍山市花山区、繁昌县、宁国市、青阳县、枞阳县、黄山市黄山区等17个县(市、区)为“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单位”。

在9月6日召开的试点工作总结会上,安徽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巡视员高维岭对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试点工作主要是围绕一条主线、做到五个示范,即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和《实施计划》主线,在推动各市、县(区、市)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各级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责;形成巩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树立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探索建立健全安徽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效途径和做法方面作出示范。各试点单位高度重视,按照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强化措施,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试点工作,为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努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维岭强调,在体育工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对当前全民健身工作全面认识、对经验问题深刻把握、对改革转型深入思考,也是召开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可以概括为高度重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思路清晰、成效显著。各试点单位在强化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责、加大政府投入、抓“五个身边”和全民健身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创造了丰富经验,树立了一批典型,各地试点工作效果已经显现,试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

高维岭要求,各市、各示范县(市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做到“六好”,即进一步把试点工作总结好,把有效的措施坚持好,把取得的成果运用好,把典型的经验推广好,把试点的成效宣传好,把全民健身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好。各市、各试点单位要充分利用2014年《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评估,找短板、找差距,早谋划、早准备,面对体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机遇,坚定信心、坚定决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及全省全民健身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全民健身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要一如既往地以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为契机,牢牢把握住机遇,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为构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2014年9月22日《中国体育报》第4版,本报记者 季雪峰 兼职记者 丁秀军,本版供图 安徽省体育局 孙同瑞)

编辑:孙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