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报告中的“合肥经验”:为群众贴心服务 为法官增效减负
安徽法院网讯 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报告中提出,推广安徽“合肥经验”,加快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
“合肥经验”是指合肥中院探索创造出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为导向、推进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的工作模式。2014年11月,合肥市中院建成的诉讼服务中心,形成具有五大功能、四大特色的规范化、标准化诉讼服务运行体系,并将除庭审以外的其他诉讼服务事项“打包”整合为23项功能,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当事人在一个大厅即可办理立案、查询咨询、诉前保全、司法救助、费用缴退、判后答疑等事项,做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极大方便了群众诉讼。
在中心建设上,合肥中院更注重在细节创新上下工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候访服务区设置了二维码扫描屏、360全景导诉、诉讼服务自助终端,为当事人提供指南、全景电子地图、案件查询、法官留言等集约化的诉讼服务;在综合服务区设有便民服务室,引入书吧、茶吧、银行ATM柜员机、自动售货机和母婴室,为群众提供细微周到服务;在立案服务区配备自助立案系统和集中送达平台,开设四个12368诉讼服务热线坐席,为群众答疑解惑;在调解服务区设立远程视频、涉外商事等8个特色调解室,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走进中心大厅,就能看到滚动播放的自制普法动漫视频,浅显易懂地教当事人了解如何打官司。信访服务区有一处装饰暖心、风格清新的小房间——“阳光心灵驿站”,16位知名专业心理咨询师随时为诉讼当事人疏解各种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身心健康以及良好情绪的建议和意见。依托信息化,当事人只需在诉讼服务自助终端上轻刷身份证,即可快速识别,显示自己案件的相关信息。更具特色的是,当事人通过这台机器可以实现法院“360度全景扫描”,轻松查询法院公共区域布局,还可给法官进行视频或语音留言,实现当事人少跑路、少花钱、多办事。
根据案件类型,中心还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在调解服务区专门设立家事、金融保险纠纷、物业纠纷、知识产权、涉外商事、远程视频等8个特色调解室,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多元化解纠纷平台。一方面根据不同主题,将中国风和徽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设计中,凸显“一室一品”的人文关怀,力求让每个调解室体现出功能特色,营造贴心、温馨的调解氛围,很好地拉近双方当事人的距离;另一方面引进专业化调解力量,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将大量纠纷高效、快捷化解在诉前,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为法官减负。
“我们致力于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对外周到服务群众,对内提升审判质效的平台,让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让法官脱离事务性工作,专注于审判。”合肥中院院长许建对诉讼服务中心的定位十分明确。
据了解,诉讼服务中心采用“442”模式,即40%法官、通过社会购买服务40%,招募志愿者20%,有效优化了人员配置,做到分工不分家,无论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哪个窗口,都能得到满意、温馨的服务。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心已经受理各类审执案件26985件,提供法律咨询3100余次,接听12368热线5260余次,网上立案571件,接受并办理法律援助240件,对困难群众进行司法救助97件,救助金额共计83万余元,受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最高人民法院周强先后到合肥中院调研,并充分肯定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和成果。同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合肥召开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全国法院推广诉讼服务“合肥经验”。
“对比前几年,安徽法院在信息化建设、司法为民和司法改革等工作方面有了新的进步和突破,尤其是合肥法院的诉讼服务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为“合肥经验”点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