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今年我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意浓

20.08.2015  01:50
见链接: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035&CurrSid=9426&newsid=3063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随着今夏进入“蒸煮”高温季节,我省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亮旗帜,晒日志,评典型,重宣传,为保障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各高校都在不断地创新形式与内容。
  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别山道路”开始于1984年,至今30年薪火相传。当时的大别山区“松枝当灯,辣椒当盐,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国家为了改变老区面貌、富裕老区人民,发出了科技开发大别山的号召。该校应声而起,一批批教授带着各自的看家绝活,走进了这片红色热土,走出了一条不畏艰苦、科技扶贫的“大别山道路”。如今,该校的“大别山道路”,已不局限于科技扶贫,更不局限于大别山,它已演变为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献身‘三农’,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教育科技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精神和理想。
  今年,该校专门凝练了活动主题:践行“大别山道路”精神,争做“四有”安农人。活动内容以践行“大别山道路”精神为主题,结合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和服务地实际情况,开展“走基层,访典型,树信念”活动,以“大别山道路”为主题的有关调研,爱心支教“绿色课堂”,科技支农、政策宣传、社会调查、爱心帮扶等活动。在校团委副书记张健看来,这既是对于“大别山道路”精神的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更是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很好的引领和指导。
  安徽师范大学在100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有四支特殊的团队,他们将重点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进行省内抗战遗迹调研,采访抗战老兵,说老兵故事。为了取得实践的效果,学生们将结合主题,实践中的所思所需,参与学校首创的微视频大赛。“我们鼓励同学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体会身边感动我们的瞬间”。校团委副书记张园园说,今年,学校给所有校、院两级重点团队同学购买了保险,提供基础保障,鼓励更多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深入实践、融入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刚刚出征的100支安徽大学重点团队,有传统的创新创业实践团、挑战杯专项团,还有新增的创业校友寻访团,向创业成功的校友学习,积累创业经验。与往年不同的是为了加强对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每个团队除了配备指导教师外,还设立由社会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指导专员,全程负责。校团委高度重视新媒体宣传报道,开辟28个微博、微信话题引领学生们的实践感受、经验、心得交流,还要求学生们每天要在微博、微信上安全签到。各团队有秩序地开展网上新媒体宣传,重点团队必须完成“三下乡”官网申报,与团中央及时互动;实行联络员对接制,由团委牵头,通过各院(系)联络员联系该院(系)实践团队,以充分了解全校实践动态与信息。
  合肥师范学院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依旧重点推出他们的品牌“行知学堂”。据校团委工作人员何晶晶介绍,今年暑期,共建设“行知学堂”293个,其中以团队形式建设的“行知学堂”123个,以个人形式建设的“行知学堂”170个,在外省建设的“行知学堂”50个。学堂建设地点遍布我省16个市,外省的主要在河北省、浙江省、湖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福建省等。今年将命名一批“行知学堂”、提升一批“行知学堂”、推广一批“行知学堂”,通过树典型、重宣传的方式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为了树立典型榜样,今年会以获得“中国好人”的朱金凤专门命名一批“金凤学堂”。
  另外,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推广建设有特色的“行知学堂”,重点推广建设一批由跨学院不同专业志愿者组成团队的综合性“行知学堂”,进一步深化校地、校校教育资源合作互补。加强对典型事迹、典型做法、特色实效的宣传推广,运用和发挥各种宣传阵地,尤其是国家级、省级、市级重要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们在积极、主动深入实践的同时,更好地收获与成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