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保护古民居 蚌埠世界性工程获众多名人接力助阵

05.09.2019  18:11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9月4日下午,“网聚美好安徽见证五大发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皖北线采访团,来到蚌埠龙子湖畔,探访一项世界级工程——古民居博览园。

古民居,一直被视为中国建筑艺术文化的瑰宝。这其中,尤以安徽的徽派古建筑最为让世界瞩目。徽派古民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有小楼,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梁柱栏板上雕刻着精美图案。被公认为“世界建筑艺术史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近些年城市规划、人口迁徙、房屋改造、缺乏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古民居遭破坏的现象凸显。这也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对古民居的保护,引发了社会各界群策群力。蚌埠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便是民间资本出谋划策的产物。

抢救保护散落古民居 这项工程不简单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位于蚌埠龙子湖畔,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古民居博物馆”。博览园以抢救保护散落古民居,并将经抢救的古民居集中保护重建修缮为己任。这其中,以徽派古民居为主,也囊括有全国各地其他类型的古民居,总共450栋。

采访团一行登山俯视,整个博览园的规划设计不由让人惊叹“鬼斧神工”,宛如巨龙盘桓在龙子湖畔,与古民居群遥相呼应。总览古民居群,场面及其震撼。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排序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群。依托青山绿水,如此多的古民居群聚,在国内算是首创。

据项目总经理助理王鹏博介绍,整个古民居博览园,包括堆山、扩湖、筑岛、开河、绿化等七项工程,着力为古民居营造山环水抱、花繁树茂的优美生态环境。

博览园内的450栋古民居,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是从改造、拆迁、损毁等现场抢救下来的。这其中有的还是历史悠久的明代建筑,十分珍贵。多年来,经过100多名工匠精雕细刻,450栋古民居已全部修复完成。”王鹏博说道。

采访团一行走进古民居博览园内,刚刚搬迁修缮完毕的古民居,焕发着新的生命力。细细观察之下,砖木、围墙、梁柱、栏板等,均年深日久,镌刻着历史印记。王鹏博称,除非必要,其他所有的材料都是原样搬迁修缮复原的,尽最大可能保持原味。不仅如此,每一处复原的古民居,都有古树相伴,这些古树也是各地多年抢救而来,其中就有数百年的香樟树等名贵树木。

据了解,“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建筑类型最多、文化内涵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的古民居博览园。

保护中国古建筑精髓 众多名人接力助阵

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动工,再到如今的初具规模,“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一直受到众多关注,众多名人义士也参与其中助阵支持。

王鹏博称,到目前为止,古民居博览园先后接待视察、参观、来访的领导、文化名人、国际友人等3900多批次,均对古民居博览园有高度评价。

这其中,成龙向博览园捐赠徽派古民居,以及在园区内建成环保艺术展示馆,尤为值得一提。

王鹏博介绍,成龙热衷于公益事业一直有目共睹。祖籍安徽的成龙,对家乡的公益事业非常看重。在得知蚌埠古民居博览园项目后,主动接洽并提出捐赠自己收藏的徽派古民居。如今,这些古民居已运抵博览园,正在修缮待复原。除此之外,园区内“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也已经建成。展示馆由两栋古民居改建而成,通过对废旧物品再利用再创作,体现环保的理念和意义。

目前,园区内已落实或正在筹划的文化项目还有故宫紫禁书院、锦江艺术中心、国湘女学馆、喜马拉雅美术馆、中国女摄影家创作基地、安徽作家创作基地、诗歌万里行创作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和泗州戏传习基地等。

如今,“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是蚌埠市国家级“大禹文化产业园”的核心板块;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安徽省“十佳旅游项目”,同时被国家文化部和旅游部列入“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名录”和“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月峰

【专题】网聚美好安徽 见证五大发展

原标题:抢救保护古民居 蚌埠世界性工程获众多名人接力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