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日”:新兵无畏,“夜袭”日军碉堡
上周末,记者来到合肥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刁学书老人的家中,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兵,正在收看新闻联播,虽离休已久,但仍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
尽管曾位及副师级,但在刁老的身上,仍透着一股朴实之风。架着一副眼镜,他又像一个老学者,向记者或急或缓地讲一段峥嵘岁月的故事。
参军三个月,就去打碉堡
1945年1月,16岁的刁学书高小(现称小学)毕业,受家乡胶东地区拥军护军的氛围感染,他与同学一起参加八路军。
参军后,刁学书成为胶东军区十六团特务连一排三班的一名新兵。刚入伍的新兵,每人领到了一支步枪,十来发子弹,四枚手榴弹,但因物资短缺,他们没有领到军装。
1945年4月底,刁学书所在的特务连接到任务,夜袭“穴房庄”的日军据点。“我们的任务是炸敌人的碉堡,再向里冲。”
炸碉堡,没有炮。只能用血肉之躯,裹上厚重的棉衣,扛着炸药包,慢慢向敌人的碉堡靠近。刁老仍记得,当时受领这个任务的是二班班长和三班的一名老兵。
两人去了一段时间后,刁学书所在的三班作为突击班,听到冲锋号令,冲向敌人的碉堡。但碉堡并没有被炸开,而二班班长已经牺牲了。“敌人的碉堡高高在上,外面还有一圈土围子。”
日军发现夜袭,不断扔下手榴弹,爆炸声不绝于耳。刁学书所在的三班进退两难,但在尚未接到撤退命令时,没有一个人往后退。直到接到撤退的命令后,他才与战友们一起后撤。
当年的战友情,至今难忘
此时,保护夜袭的黑幕已渐渐退去,天亮就更加危险了。刁学书与副班长接到任务,“一定要把牺牲的二班班长抬回来。”当时只有16岁的刁学书,个头很小,副班长很照顾他,“小刁,你就趴在这里别动,我一人去。”一会儿,副班长独自一人扛着二班班长回来了。
“我知道,副班长是不想让我去冒险的。”刁老说到这段时,不禁一番感慨。“他们都像照顾小弟弟一样照顾我,大的帮助小的,老的爱护新的,战友之间关爱之情真是很浓烈,我们军队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且取得最后的胜利,都是与这些好传统好作风分不开的。现如今,副班长也不知身在何处,如果能见上一面,该有多好。”
进军青岛途中,日本投降
1945年7月,刁学书又参加了在山东胶东的北斗山战斗,“当时敌人在山头上,哇啦哇啦地说日本话,我们也听不懂。我们也不管那么多,就按照命令积极地冲、狠狠地打,直到把敌人打得没声音。”
1945年8月到9月间,部队接到任务“向青岛进军”,途中,他们听到了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当时我们在青岛北边的即墨城,与日伪军进行了最后一战。”日本投降了,广大军民无不欢呼庆祝,载歌载舞。
“但军队还是不敢松懈的。”能读书识字的刁学书后被调到胶东军区通讯队,成为了一名通讯兵。194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投身到了解放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