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 恒大为大方县贫困户“造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格斯牛,让大方县成为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安格斯肉牛基地;援建蔬菜大棚,让贫困户在蔬菜基地务工挣钱;发展中药材和食用菌基地,贫困户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昨天在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看到,恒大扶贫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产业扶贫”。
恒大援建七星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贫困县打造出顶级肉牛基地
42 岁的刘顺全是大方县长石镇山坝村人,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家里每年种三亩地一千多元,收入显然不够,只能靠着刘顺全四处打零工才能勉强维持。然而,让刘顺全和妻子龙廷梅且喜且忧的是,大儿子进入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读书,大女儿也考上了闽南师范大学,小女儿还在中专读书,三个孩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让一家人愁云惨淡。
刘顺全一家的情况被恒大扶贫队员们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后,一家五口人被迅速列为恒大肉牛产业扶贫精准帮扶贫困户。“我们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格斯牛,目前繁育的数量达到了 33121 头,每年 2000 万元的分红可确保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同时肉牛全产业链还带动 5万个家庭增收,大方现在已成为全国基因最纯、现代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安格斯肉牛基地。”恒大产业扶贫部的扶贫队员介绍道。
“我和妻子现在都在恒大援建的纯种安格斯牛第十六育种场工作,不仅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6000元的工资。不仅如此,家里每年还有2500元的分红,不仅娃儿们的学费不愁,还有余钱把家里的房子翻新一下哩!”刘顺全谈起现在生活的改变,仍感觉像做梦一样。
如今的刘顺全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两个在读大学孩子也能安心地读书,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家门口务工,还能学技术
刘光群是大方县六龙镇人,老家在方井村的一个半山坡上,一家四口人就挤在一间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小土房里,周围全是大山,交通极不便利。
看着两个孩子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镇上的学校里上课,而家里只有一亩地,光靠种苞谷连饭都吃不饱,王世贵、刘光群夫妻俩只能四处打零工赚点小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丈夫王世贵务工时操作机器不当导致手脚受伤,为了治伤欠下了 2 万多的外债,并从此干不了重活。刘光群也因为长期的生活压力患上了胃病,又借了3000多块钱看病。
“那时的日子是真的苦,我们那里连自来水都没有通,日常生活全部都是接的山上流下来的水,不干净,但是去山下打水来回实在是太远了,我们只能将就着用。”刘光群回忆着在老家的生活,仍然唏嘘不已。
2017年,恒大扶贫队员们来到刘光群的家,向她宣讲搬进恒大三十三村、在蔬菜大棚里务工的好处时,刘光群都不敢相信竟有这样的好事。“我还以为要交钱呢,当时就慌忙拒绝了。后来他们又来了几次,还和乡干部一起来做我的工作,这时我才知道这些都是恒大给援建的,不收钱!我们一家子高兴得很,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现在的刘光群一家不但有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还在新村配套的蔬菜基地里务工,每天有7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配套产业的分红收入。既学到了技术,又不用出远门务工,“这样的日子我们期待已久。”
中药材和食用菌基地 助村民脱贫
“我们现在这里家家都种哩!一年种三年收,好打理,还有公司现场收购,不愁销路!”帮扶前一家老小的生计全靠门前屋后的两亩地,每年种苞谷的收入仅不到1600元,除了能勉强填饱肚子,没有余力再改善生活。
2016年,陶发军一家被纳入恒大精准帮扶对象,并搬进了恒大七村,同时进入了新村配套的食用菌基地务工。
“冬荪是我们当地的特产,在大山里头就可以种,但是由于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可以买种子,帮扶之前就一直没有种过这个。”陶发军说,“现在我们每户都在合作社里承包种植了 80 平方米的冬荪,并且有专业的公司指导生产和收购。大家平时在基地里务工,不但能学技术,每天还有 70 元的工资哩!”对比起以前的生活,陶发军现在感到无比幸福。
“目前市场上冬荪的销售价在300元/斤,我们按240元/斤向贫困户收购。冬荪种一次能收三年,经济效益非常高,每户每年大概能分红3200元,这还不算他们平时的务工费。”冬荪基地运营龙头企业负责人王万军说。
据统计,恒大在大方共计发展了10万亩的中药材和食用菌基地,覆盖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合计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500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责任编辑:张至卿 文章关键词: 产业扶贫 恒大产业扶贫 恒大 大方县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