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条扬子鳄将回扬子江怀抱 浙皖湘各选一放归地点

13.09.2014  11:27

自2003年以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人员已对扬子鳄进行10次野化放归,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记者获悉,专家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扬子鳄返回扬子江”计划,目前已在浙江、安徽、湖南各选择了一个放归地点。专家们希望能开展更大规模的放归行动,一次放归500条到1000条扬子鳄。

人工繁育扬子鳄达万余

今年60岁的王朝林已同扬子鳄打了近半辈子的交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开始筹建时,原本在宣城林业部门工作的他就被安排参与这项工作。“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成立了一个养殖场,现在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已经有1万多只了。”说起这些年来扬子鳄的保护工作,已身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的王朝林如数家珍。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扬子鳄人工繁育已取得较大成就,有专家提出了野外放归的设想。当时,专家们在芜湖和宣城境内选择了三个地点进行考察,最终综合土壤、植被等因素,决定在郎溪县高井庙林场建立放归区。

2002年,高井庙林场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开始建设。“开始先挖水塘,培育扬子鳄的生活环境。”王朝林说,扬子鳄的栖息地一定要有水,挖的水塘里要有岛屿,附近还要有让它们活动的陆地。水塘挖好后要培育芦苇、水草、小竹子等水生和陆生植物。之后要在水塘里放田螺、河蚌以及各种鱼类,为扬子鳄的生存培育食物链。

这些年来,高井庙林场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已经有39口水塘,建设还在继续。

十次放归了66条扬子鳄

最早的一次野外放归并不是在高井庙林场。2003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宣州区周王镇红星水库放归了3条扬子鳄。“那里本来就有野生扬子鳄,适合扬子鳄生存,放归前不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培育。”在王朝林看来,第一次放归扬子鳄的成功,给今后在高井庙的放归行动提供指导。

2006年,郎溪县高井庙林场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迎来了第一批扬子鳄,共6条,其中2只雄鳄,4只雌鳄,都在7岁至9岁,身体健康。2006年至今,高井庙林场每年都会放归扬子鳄。加上第一批放归的,共计66条。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和研究,放归的人工繁育扬子鳄已经逐步适应了野外环境。“最重要的是捕食、打洞、产卵,会吃就不会饿死,会打洞才能过好冬,会产卵才能繁殖。”王朝林说,扬子鳄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有的可能会外逃,但死亡的案例很少,至今只发现了两具放归扬子鳄的尸体。同时,2013年的调查还发现了十几条幼鳄,说明野外放归的扬子鳄已开始繁衍。

扬子鳄将重返“母亲河”

王朝林告诉记者,经过十次放归,扬子鳄野外放归工作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我们现在希望能够开展更大规模的放归行动,一次放归500条到1000条。”

2010年以来,王朝林和几位专家一直在为“扬子鳄返回扬子江”的计划展开调查。他们首先对长江流域的50个湿地保护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水面、植被等情况,同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扬子鳄放归。 最终,专家们选择了10个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花十几天的时间跑了很多地方,光汽油费都花了8000多块。”王朝林说,他们最终在浙江、安徽、湖南各选择了一个地点,这些保护区占地十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是高井庙放归区的几十倍上百倍大,如果进行人工生态修复,能够进行扬子鳄大规模野外放归。

但王朝林也承认,这一计划实行起来难度很大。“规模大了投入的资金就很大,拿这么多地来放归扬子鳄也有难度。”王朝林很希望这一计划能够实行,他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放归,对扬子鳄野外种群的恢复壮大有很大帮助,“现在野生的扬子鳄仅有100多条,我们保护扬子鳄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这一物种能够永远自然地生存下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0

编辑:许大鹏

资讯标签: 扬子鳄 千条扬子鳄将回扬子江怀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