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巡礼(9) 文学院:立足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化高水平人才基地

18.06.2014  19:48
师院巡礼(9) 文学院:立足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化高水平人才基地 - 安庆师范学院
师院巡礼(9) 文学院:立足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化高水平人才基地 - 安庆师范学院
师院巡礼(9) 文学院:立足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化高水平人才基地 - 安庆师范学院
来源: 210.45.168.2

  作为安庆师范学院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文学院有着优良的人文传统。她远绍刘大櫆、姚鼐等桐城先贤崇文尚德的理念,更有严复、刘文典、郁达夫、苏雪林、朱湘、冯沅君、苏曼殊、许杰等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人学者于此弘文励教,他们的辛勤耕耘为文学院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自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建设,经过几代学术带头人的不懈努力,文学院经历由“”至“”的转变历程,办学规模日渐扩大,体现出一直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院长方锡球教授的带领下,学科专业建设更上层楼,不仅形成完备的学科及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优势特色越来越鲜明。借助安徽省高等学校提升计划与振兴计划的实施,文学院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着力将文学院打造成特色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

著名学者童庆炳先生应邀到文学院讲学

富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

  文学院历经多年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该院现设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与非师范)、新闻学、秘书学、戏剧学(黄梅戏编导方向)。在同类本科院校中传统中文学科日渐边缘化的今天,文学院审时度势,不断改革,锐意进取,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成长为文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历史悠久,基础扎实,依托平台有国家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团队、5门省级精品课程。本专业作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正在通过修订培养方案、项目化建设等方式改革培养模式,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文学院始终重视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既重视夯实本科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应用水平,又重视培养各专业学生服务社会能力,为地域经济文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除着力建设本科专业,培养本科人才外,文学院还大力开展硕士点建设,从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开始招生至今,文学院硕士点建设已取得长足进展。2011年建成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7个目录内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皖江文化与文学、文学与现代传媒等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及语文学科教育论专业硕士点。研究生教育初步形成学术型与专业型共同发展的格局。
  文学院在学科建设中,注重将安庆地域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开设桐城派研究、黄梅戏研究等地方特色课程,在硕士点建设中设置“近代文学与安徽文化”、“方言与文化”等招生方向,指导研究生在桐城派、黄梅戏等领域进行研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这些不仅为地方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也使得文学院学科建设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学院原创话剧《路口》参加全省大学生自创话剧展演

积极进取的教学科研团队

  文学院在打造富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文学院师资实力雄厚,现共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博士31人,基本实现青年教师博士化。
  文学院重视拔尖人才培养,有二级教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安徽省学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星2人,长江学者兼任领军人才1人。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高,治学端正严谨,学术氛围活跃,为高水平本、硕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培养一支积极进取的学术团队,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文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发挥老、中、青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每年新进教师入职后,老教师都会通过座谈、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将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新教师分享,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此外,学院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访学、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等,采用各种举措完善学院教师队伍与学术梯队建设。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质的管理队伍,文学院辅导员在学生思想引领、班级管理、学生指导等方面倾注着自己的心血与才情。学院辅导员业务精干、工作勤勉,曾先后获得“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各类奖项及荣誉称号。

五月花语言艺术晚会

追求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文学院重视凝练学术科研的优势特色,依托省重点学科、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加强学术研究,科研工作取得长足进展。近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6项。近五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语文》等权威刊物及其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20多部,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在唐诗学、《诗经》文学阐释史、桐城派、徽州契约文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为提升文学院师生的科研能力,使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文学院每年都诚邀学界一流学者来院开展科研指导活动,童庆炳、程正民、党圣元、左东岭、谭帆、吴承学、刘跃进等学界知名专家曾先后来院就科研方向、选题、方法等进行专门指导,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热情。
  文学院尤为重视地域文化研究,建成桐城派研究所与黄梅戏研究所,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取得的标志成果有上海教育电视台录制的12集专题讲座“说黄梅”、“安徽文化系列讲座”之皖江戏曲文化专题等,并积极参与中国(安庆)黄梅戏博物馆筹建等。桐城派研究和黄梅戏研究已成为文学院学术科研工作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研究特色。

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工作

  长期以来,文学院重视学生工作,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富有特色的团学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文学院自主创办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社团,如话剧社已排练并公开演出《日出》、《雷雨》、《牛虻》等经典剧目。2012年话剧《路口》获得安徽省大学生话剧大赛非专业组一等奖,并在合肥公开首演;2013年话剧《》获得安徽省大学生话剧大赛非专业组一等奖,我校成为唯一蝉联此项比赛一等奖的高校。《季节风》杂志、“五月花”语言艺术晚会等已成为安徽省高校知名品牌。近五年来本科生获省部级奖励300余项,在《诗刊》、《清明》、《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已有4位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出版专著。文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近百人考取研究生,近几年,考取985等重点高校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
  此外,文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且成果丰硕,如学院学生科研成果《构建“学、研、演、营”四位一体的黄梅戏特色文化产业链——基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戏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安徽省特等奖。学院每年选派师范生到望江、岳西、枞阳、太湖、宣城等地的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支教,在服务基础教育的同时,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知识化为实际的教学技能,为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点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不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学术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申请校级科研项目,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学院多次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指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此外,学院还利用学术文化年这一平台,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生学术系列活动,鼓励研究生走上讲台开展学术讲座,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通过切实搭建积极有效的科研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有4名研究生获得“安徽省高校古籍整理优秀研究生奖”。多人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