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特殊居民乐参保

22.07.2014  08:12

  59岁的渔民史兴长生活在烟波浩渺的泊湖上,他家和许多渔民家庭一样,是上世纪60年代从山东微山湖一带迁至泊湖的。“我们以船为家,打鱼为生,岸上无房无地,也没有户籍,过去一直什么保险也没有。 ”史兴长说,像他们这样享受不到国家社会保险政策的渔民,过去被喻为“吊在天上的人”。

  在太湖县33万多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对象中,有一批像史兴长一样的特殊服务对象。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有的常年打工漂泊在外,居无定所;有的独居在外、年久失联;有的身体残疾,行动不便……“这些‘特殊’居民面临参保登记缴费难、待遇领取难、权益查询没途径等问题。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打通城乡居保工作‘最后一公里’,让这部分居民充分享受政策的阳光。 ”太湖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副局长李章奇说。

  直到2011年,太湖县大石乡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信息员阳海兵来到渔业队,宣传居保政策,动员渔民参保。不过,由于没有户籍,不少渔民对国家的惠民政策将信将疑,担心交了钱享受不到实惠,积极性不高。 “了解这一情况后,县人社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会同公安部门特事特办,为渔民出具常住居民身份证明,方便他们办理参保手续。 ”李章奇介绍,有了身份证明,县居保局为16名60岁以上的渔民及时办理了养老金领取手续,并将养老金存折送到他们手中。此举打消了不少渔民心中的疑虑,渔业队229人中,当年就有105人参保。 “政府真心为我们办实事,我们当然高兴。现在除了不够条件的小孩,大伙儿都参保了。 ”史兴长说。

  太湖县常年在外务工的参保对象达11万多人,计生领取光荣证户2.2万多人、二女户人数1.7万多人,还有绝育手术并发症患者、重点残疾人、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居民等,共占全县参保对象的60%以上。为提高特殊群体对城乡居保的“知晓率”,引导提升“参保率”,县人社部门积极整合资源,紧紧依托公安、人口计生、残联、民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网络平台优势,建立起“居保特别通道”,通过QQ、电话等多种服务手段,为特殊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居保服务,实现特殊居保对象人口基本信息、政策服务“一网通”。县居保局还综合全县各银行优势,建起遍布15个乡镇、174个村、8个居委会的金融网点,方便参保对象缴费、领取养老金。

  天华镇李杜村90%的居民是库区移民,1370名参保对象遍布14个组、50多个大小山头,最远的老岭组离村部有8公里。 “山高路远,群众办理参保、领取手续确实不易,我们为参保户代扣、代缴、代领是家常便饭。”居保信息员周玉和说。周玉和不仅帮群众跑腿,还要帮群众算账,代缴、代领的保险金从没出过差错。 “每年缴1000元保费,4年后每月能领取100元。如果补缴10年,再连续缴5年,60岁以后每月可以领取190多元。 ”听了周玉和算的明白账,村民对选缴年限、收益情况有了谱,怎样选择有了依据。几年下来,村民们对周玉和的勤快和热情交口称赞,送他一个“代专员”的绰号。

  太湖县人社部门严格人员准入程序,建起了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有5000多名像周玉和这样的服务宣传员、信息员、协理员队伍。全县广泛推行居保服务“一线工作法”:人员向一线集中,业务向一线拓展,服务向一线延伸,实现了参保登记、缴纳保费、待遇领取和权益查询等业务“四个不出村”,打通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