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织密救助网络兜牢民生底线
继去年在全国率先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 “351”兜底保障线后,我省再为贫困人口送出医疗救助“大礼包”——近日,省民生办公布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实施办法。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在政策补偿后的自付合规部分,可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政策叠加,体现我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的鲜明取向。今年以来,我省在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等领域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社会救助体系功能持续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为社会救助的基础性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去年在城乡统筹方面迈出关键步伐。今年,我省继续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政策、对象、标准和管理等方面衔接。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去年农村低保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地区,今年将适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增长幅度,确保实现“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已达到国家扶贫标准的地方,按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调整,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不因物价上涨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对农村五保对象等特困人员,在保障其基本生活以外,今年还将分类发放护理补贴。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按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确定。对不能自理的五保对象,市级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其不能自理程度、救助供养形式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照料护理标准。照料护理标准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集中供养对象标准适当提高。
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综合定额补助管理,依据等级评定结果,对一类、二类、三类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别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4800元、6000元和7200元的补助,以提升集中供养服务管理水平。
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方面,去年我省探索“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寻亲信息500余条,成功帮助97名受助人员回家。今年,民政等职能部门将继续加强协作,综合运用DNA信息比对、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救助寻亲网等方式,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寻亲服务。对确实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安置人员,按政策规定报请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及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确保应救尽救,维护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