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2.05.2014  21:11

      一、我省旅游业的基本状况

      1.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我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编制了《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批科学含量高、指导性强的规划,明确了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了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并提出了实现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2011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

      2.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我省着力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水平和旅游设施的服务接待能力,合宁、铜九等铁路相继完工,特别是在合武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之后,我省成为连接华东和华中的高铁走廊,人员流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新安江“黄金水道”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重点旅游区的通讯、水电、食宿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我省正积极探索组建合资旅游航空公司,加快新增国际和境外航线,大力发展与国内重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空支线交通。同时推进长江岸线旅游港建设,支持开展游轮、游艇等业务。

      3.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在巩固和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了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力度,形成了更多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黄山世界遗产游、徽州历史文化游、九华山佛教文化游等产品都颇受欢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低碳旅游等产品日渐成熟,全省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4.旅游区域合作联盟紧密。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加强对入境和沿海、周边市场的宣传促销,初步形成区域联合、政企齐动、上下互动、整体联动的新促销机制。签订了中部六省旅游合作协定,发挥各省旅游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探索资源互享、政策互惠、信息互通、交通互联、争议互商的合作模式,加快区域旅游合作步伐,这无疑将给我省的国际旅游市场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5.旅游经济对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旅游业逐渐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旅游总收入达到908.90亿元,同比增长23.3%,相当于全省GDP的9.04%。旅游业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与战略意义日益显现。旅游业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了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了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了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了文化流和科技流。

      二、我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业总量较低。旅游收入总量指标综合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总体规模状况和旅游业的总体经营成果。我省旅游总收入2006年为4l1.5亿元,2010年超千亿元,虽增加了很多,但在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中的排名仍靠后,其旅游经济总量还是偏低。

      2.旅游业的综合性配套服务有待加强。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省旅游景区在游乐休闲设施、购物中心及金融、通讯、医疗方面投入有待加强,游客在景点逗留时间较短。

      3.旅游业创汇能力偏低。近年来,我省提升了黄山、合肥、阜阳机场的接待能力,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但与全国周边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入境旅游促国内旅游这一方针已在云南省取得显著的经济成果,而在我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4.旅游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业多元化投入体系逐步形成,但总体规模偏小。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实政策也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旅游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

      三、旅游业发展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目前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新的消费热潮就要来临,旅游业应抓住时机加快发展。

      1.加强旅游宣传力度。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可以自主对外宣传促销,同时每年省、市可以组织一些旅游景区景点联合进行宣传促销,这样旅游资源可以互补,不会空置,旅游线路也便于组合,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首先,应在客户的细分市场上下功夫,由于年龄、收入等因素,每一类客户的偏好与特点都有差别,应采取差异化的宣传方式。其次,优化宣传队伍,除了每个景区要建立各自的宣传营销队伍外,还应在全国甚至国外进行宣传促销活动;在宣传中应加强旅行社之间的沟通机会,使自己的旅游线路更加方便与完善,以便得到更多游客的喜欢。再次,改进宣传方式。要进一步改进网络营销,不仅要宣传旅游资源,更应详细介绍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医疗甚至近邻的旅游线路,注重细节方面的服务。另外也可利用在我省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发放一些精致的介绍旅游景点的宣传册子,增加省外会议代表对我省的了解。最后,多举办一些促进旅游的事业和活动,增加知名度。可以组织召开历史人物纪念活动和中国现代革命史重大事件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制造影响力,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引起世人注意;争取举办国内国际赛事如“四体会”。这些都会提高知名度,从而增加旅游客源。

      2.开发新的旅游商品。最近几年旅游方式由团队为主变为散客(含自驾车散客)明显增多,旅游规格由大众型向豪华型提升,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观光,越来越多的向休闲、生态、探险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的需求必然要求不断推出新的有价值的旅游商品。像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山区风景旅游地,应更多利用山区有特色的农副产品资源,如用山区的竹、石、瓷等制造装饰品、纪念品;像水资源丰厚的江河湖泊风景点,可以加工鱼等特色食品。目前我国的旅游商品高低档两极化严重,与大众购买力相符且能令大众满意的旅游商品尚且不多,不能同时兼顾国内国际市场。“清明”、“五一”等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的旅游越来越火热,这无疑会提高旅游商品的需求。国际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偏向于中国特色,而国内游客偏向于地方特色,因而应针对游客的差异而设计出能满足不同偏好的旅游商品。在推出新的旅游商品时,应注意与地方环境资源相吻合,不可违背地方习俗等悠久的文化,也不可一味的追求旅游商品的数量,而大量使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从而破坏地方生态环境。同时不可只注重美观而强调包装,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旅游商品的推出应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市场调研等,不可盲目追求速度,应尽量考虑周全,旅游商品推出后若不受欢迎,严重的可能会增加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抱怨,降低该旅游景点的品牌形象。所以,要着重开发适应国内外游客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价格适中又不乏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3.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首先,政府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旅游业的相关制度,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发、经营和从业行为进行指导、管理和调控。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损害游客权益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政府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如旅游企业创汇要享受外贸出口企业同等的奖励政策。还有应加强旅游风景点和旅游购物场所的管理,杜绝乱收费、乱提价和坑骗游客。应逐步做到和国际上各国家发展旅游业的通常做法接轨,制定各项政策和规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旅游服务景点应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水源、卫生等方面,让游客享受旅游的舒适与快感,杜绝让游客产生不满与抱怨的情绪。加强风景点的餐饮、购物、信息传递、宾馆等一条龙的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并且要加强对这些旅游服务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再次,应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高素质、专业的贴心服务。导游不仅要善于表达与交流,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应妥善处理好与游客的关系,避免与游客起冲突,应注意表达方式,不可对游客产生偏见而区别对待,及时帮助游客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4.扩大旅游企业规模。我省星级酒店呈明显的橄榄型,其中二、三星级饭店占全省总数的82%,五星级饭店仅占1.2%。目前,我省星级酒店的增长与旅游市场的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应加强旅游星级饭店的建设,另外旅行社的建设也有待加强,进而扩大旅游企业的规模。在加强一、二星级饭店建设的基础之上,加大三星级饭店的建设,增加国内国际知名饭店的数量,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提升星级饭店的整体形象,满足游客的高层次需求。应对我省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2000年我省就提出加快发展“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的战略,因而应当以“两山一湖”来整体推进全省的旅游联动,应考虑以黄山、九华山两个旅游集团为基础,整合周边省市旅游企业,组建更有区域竞争力的大集团。在扩大旅游企业规模的同时,也要继续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改革。我省各级风景名胜区与景点,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权交叉的现象,应该重新审视旅游业管理权与经营权的体系;我省国有的大中型宾馆饭店多数经营不佳,前景堪忧。各类旅游企业应加快以产权明晰为中心的体制改革,尽快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胆探索景点景区三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体制创新,积极引进海内外的资金与管理。

 

(来源:《科技和产业》杂志, 2011年第10期)

信息来源:信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