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讲学论道 铜陵学院成功举办第一期全国语用学研修班
1月21日至22日,第一期全国语用学研修班在铜陵学院隆重开班。本次研修班由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研究分会主办,铜陵学院作为 “中国语用学研究与发展基地”承办了本次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60多位语用学骨干教师、博士生和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共计1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研修班开班典礼在该校法学院报告厅举行,铜陵学院副院长冯德连致欢迎词,安徽外文学会会长、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跃教授致贺词,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新仁致开幕词,开幕式由该校外国语学院负责人主持。出席本次研修班的专家还有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熊学亮教授,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刚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海庆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
冯德连代表学校向出席本次研修班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参会老师表达了诚挚的问候。他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铜陵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接着肯定了举办此次研修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在中国语用学协会的指导下,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教学研究水平将会更上一个层次。他希望通过举办此类高层次的学习班,每位参会教师的语用学研究水平和科研素养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陈新仁在开幕词谈到了本次研修班的四个预设目标:帮助研修代表解决语用学研究和教学的实际困难,帮助学员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提升语用学研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促进语用学会研究和发展基地的发展以及语用学学科发展。
专家篇:场内场外,倾囊相授
莅临本次研修的五位专家场内场外倾囊相授,从国家的科研需求、科研动态、科研方法等角度做了七场主旨讲座,为学员传授学术精神、介绍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在十次分会场研讨中,专家们就学员提出的问题逐个解答和点评。专家的指导既面向个体又面向群体,既针对个性,又关注共性,其投入的程度大大超过了研修学员的预期。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交流贯穿研修的始终。专家们的学术造诣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吸引了各位研修学员,他们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也超越了主办方的预期,分会场的研讨时间不得不多次延长。
在《语用学与句法研究》主旨讲座中,熊学亮教授从自身的科研历程出发,向广大学员传递了执着的科研精神,引导学员摒弃功利性,不盲从导师,对学术权威要有勇气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语用学论文写作应注重发散,遵守1+1>2的原则。熊教授幽默诙谐、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严谨肃穆的学术研讨与轻松活泼的交流互动融为一体,使紧张的学术活动快乐愉悦,激发了学员们的科研热情。
在《学术研究与论文撰写》和《课题申报书写作要诀及专家评审要点》主旨讲座中,张辉教授从实际出发,不仅授人予鱼,更是授人以渔。他指出,论文写作中应注意对文献进行归纳,保有一定的资料占有量,同时,注重对选题的创新,从而保证成果的价值性。此外张教授给学员无私分享了大量的电子文献并推荐了有关课题申报和SCI文章写作方面的书籍。学员们普遍感受到张辉教授的亲和力,对语用学课题申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语用学的核心问题及课题形成》的主旨讲座中,何刚教授将“语用学”定义为“特定情境中去理解特定的话语”。何教授不仅详尽地讲解了本学科的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而且提供了最前沿的跨学科研究方向和方法,让所有的学员领略了语用学最前沿的知识和界面研究的空间。
在《论文写作中的创新意识及表现》和《需求导向与语用学课题申报》的两个主旨讲座中,陈新仁教授以详尽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分布情况,并预计了语用学学科今后的研究趋势,鼓励学员们“基于自然”,“在有限的语料中做无限的解释”。其次,陈教授还就科研的需求导向给大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提醒学员在立足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语用学的本体研究。此外,陈教授还认为,学术就在我们身边。学术和生活可以完美结合,倡导“学术生活化,生活学术化”。
陈海庆教授在《语用学跨学科课题申报》的主旨讲座中鼓励大家多尝试跨学科研究,他以法学语言学研究为例向学员展示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前景。同时,他还列举了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申报书的撰写中常见的错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学术论文发表和科研课题申报的实用技巧。此外,从选题到文献再到写作,陈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建议大家保持平和心态,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学科交叉的眼光,提高原创性含量并凝炼出自己的研究特色。
学员篇:不畏严寒,讨论热烈
1月21日和22日,铜陵地区普降暴雪,气温达到零下11度,为几十年不遇。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学员不顾恶劣的天气,以饱满高涨的热情积极参加研修。无论在主会场还是在分会场,与会学员积极主动地与专家互动,就他们各自撰写的论文和申报的课题虚心向专家们求教。与会学员所提交的论文和课题既涵盖语用学本体研究,又涉及语用学与文学、翻译学、文化学、法学以及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表现了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强大活力与繁荣的远景。参会学员对本次研修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反馈信息表明:全体学员对本次研修过程和内容都十分满意,研修效果佳,收获丰厚。学员们不仅开拓了科研视野,建立了学术自信,而且收获了友谊,找到了合适的科研平台。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是中国语用学发展史上浓重的一笔。
会务篇:不辞辛劳,热情周到
铜陵学院高度重视本次研修班的承办工作,在吃、住、行、学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精细的组织。为了提高研修效果,会务组安排专家主旨讲座和分会场研讨交叉进行,保证了学员能及时内化专家的讲座内容,并使研修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答;为了方便学员会后互相学习,会务组在代表证上标注了参会人员的姓名;因研修内容丰富,研修日程紧凑,会务组将主会场和分会场分别设置在两栋楼内,将会间休息与体能锻炼相结合,保证学员得到有效的休整和相互的交流;会务组还将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员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分会场,保证学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研修信息;为了保证学员在研修期间的营养平衡,会务组与宾馆充分协商,在主食和副食的搭配、口味等方面做了充分细致的安排;另外,为了克服恶劣天气带来的交通不便,会务组安排专人协助学员往返宾馆与会场,保证每一位学员安全离会安全返程。承办单位的热情与周到,给每位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满满的正能量。
结尾篇:春风拂面,杨柳依依
在1月22日下午结业典礼上,尽管会场外白雪飘飘,但会场内暖意融融,
该校外国语学院负责人在致辞中回顾了本期研修班的筹备与组织情况,表达了铜陵学院对中国语用学研究会、莅临研修班的各位专家和各位主持人的谢忱,他认为莅临本次研修班的各位专家是中国语用学研究的泰山北斗,参加研修的各位老师是中国语用学教育和研究的骨干力量。他指出本次研修班是一次成功的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专家们的主旨报告理论水平高,实践指导性强。参会学员研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他相信各位学员在专家们的指导下,通过思想的碰撞,会进一步理清学术思路,更新研究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
陈新仁在闭幕词中说: 此次研修班的关键词是“超预期”和“感动”:参会学员的激情超预期,专家的投入程度超预期,铜陵学院的热情超预期,研修班的组织创新超预期。会务组不仅开设了研修班微信群,为学员分享学术成果搭建平台,会议的精彩回放更是充满了感人的瞬间,会务组设计的调查表及时地征集了学员对今后研修活动的建议,研修班虽然结束了,但会散、人散、心不散,中国语用学研究和发展将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王桂平 特约通讯员: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