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村里戏班走上香港大舞台 坚持传承更有信心
“我们演出的时候,台下一点噪声没有,鸦雀无声。几百名观众,好多次站起来热烈鼓掌,演员都很兴奋。”7月6日晚,祁门县箬坑乡栗木自然村的目连戏班负责人王新龙聊起受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邀请,去香港演出中国戏曲“活化石”目连戏的经历,仍然很激动。
提前两年开始准备
祁门目连戏流传至今已400多年,演出文本以明代祁门人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源,曲目众多,以表演形式和道具服装原始、粗犷、充满神秘色彩而出名,在皖赣等地经常演出。因为其形成年代早,表演形式特别,又有中国民间戏曲“活化石”之称。
在徽州,最早组织班社演出的是祁门西乡栗木村,戏文不避俚俗,深入浅出,广泛传用民间土语谚语,反映平民百姓对目连戏道德教化内容的率真理解与演绎。其表演形式乡土气息浓郁,动作豪放大胆。
2013年,王新龙被市县文化部门告知,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可能邀请祁门栗木目连戏班去香港,参加2015香港“中国戏剧节”演出。这个消息让戏班里的农民们高兴坏了,兴奋得睡不着觉。“以前也去过外地,大多是邻县、屯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极少,更别说香港了。”
香港方面也考虑到目连戏是徽州地方戏种,台词唱腔都是方言,剧本演出时间很长,担心观众看不懂和不适应这种长时间演出形式。
于是,戏班开始按香港方面及省市县文化部门戏剧专家的要求,对目连戏的诸多折子戏进行“节选”和台词精选。
演出获得意外成功
“2014年7月,香港专家来了,对我们选编的折子戏及演出过程做了考察和评估,认为完全达到了演出要求,可以去香港演出。”王新龙说,香港方面明确称,演出形式保留目连戏的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
此后,栗木戏班及祁门县历溪目连戏班30多位农民演员进行了多次排练、磨合。省市县专家也到村里长期驻点,进行针对性指导。
今年7月1日凌晨,兴奋不已的农民演员们乘车到浙江萧山国际机场,乘飞机前往香港国际机场。“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坐飞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到香港,而且去演出家乡目连戏,高兴坏了。”
7月2日、3日,祁门目连戏在香港油麻地戏剧院连演两场。两天晚上,300多人的剧场满员,演出获圆满成功。除去后台勤务外,30多位农民演员首次登上国际大舞台,表演了16个折子戏,包括《上寿》《富相济贫》《挑经挑母》《目连坐禅》《一枝梅》《小放牛》等传统精品。
“我们和历溪两个戏班,各演出了一晚,每晚时长2个多小时,唱词念白均有中英文对照。”王新龙说,为了让观众了解剧情,演出每个折子戏前会有字幕简介。
演出中,数百名观众鸦雀无声。每段戏结束,掌声雷动,观众们甚至站起来鼓掌。农民演员们很感动。
[1] [2] 下一页